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耳之学

口耳之学

犹言耳食之学。从道听途说中知道一些皮毛而无实学的意思。意思是说,君子求学是耳朵听,心中领会,再通过身体力行加以实践,从而使其一切都可为后人取法。小人则不然,他们学习,只不过是耳朵进,嘴里出。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左右,哪里能使自己身心得到好处呢?更不用说可为他人所取法了。

【出典】: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例句】: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六朝清谈之习》:“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口耳之学。”


偏正 ①只凭嘴上说说,耳朵听听亦即道听途说学到些如皮毛那样肤浅的知识。形容没有真才实学。语本《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于耳,出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清·赵翼《廿一史札记》卷8:“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用于学习态度方面。→末学肤受↔真才实学。②学习语音时重视口说耳听训练。故也称传统音韵学为“~”。清·章学诚《文史通义》7:“古人~,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现多用于指明这种学习态度不可取。→末学肤受 求其深入 ↔不求甚解。也作“口耳讲说”。


【词语口耳之学】  成语:口耳之学汉语词典:口耳之学

猜你喜欢

  • 金铜仙人

    《三辅黄图.建章宫》:“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又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

  • 五斗酲初折

    同“五斗解酲”。宋杨亿《清风十韵》:“五斗酲初折,三年翼自高。”

  • 哀藏弓

    同“悲良弓”。清 陈宝琛《杨勇悫公家居所临阁帖芝仙观察以一纸见贻感旧赋谢》诗:“其秋把晤榕叶底,坐叹铸错哀藏弓。”

  • 广陵琴

    同“广陵弦”。清赵翼《王梦楼挽诗》之二:“要是人间名士在,只今又作《广陵》琴。”

  • 二顷田

    源见“苏秦六印”。指赖以谋生的田地。后多用以为归隐之词。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洛阳 苏季子,连横遂不连。既无六国印,翻思二顷田。”元 萨都剌《上赵凉国公》诗:“笑辞天上九鼎贵,来种江东二顷田。”【

  • 伯鸾之灶

    源见“不因人热”。比喻沾他人的光或依附他人。伯鸾,梁鸿的字。清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碑》:“徐尚书 乾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

  •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大战过后,一定会有荒年。 表示战争带来的灾害极为严重。语出《老子》三〇章:“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汉书.严助传》:“淮南王安上书谏曰:‘臣闻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之各以其愁苦之气,薄阴阳之和,感

  • 董逃

    《后汉书.五行志一》:“灵帝中平中,京都歌曰:‘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行谢恩董逃,整车骑董逃,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望京城董逃,日夜绝董逃,心催伤董

  • 碧落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上天入地,寻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找不到。“碧落”,一般用作天上的代称。道教所说的东方第一天始青天,有碧霞遍满,故

  • 越鸟南枝

    《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其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越鸟为南方之鸟,故在向南的树枝上筑巢。古诗以此表达依恋故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