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合浦还珠

合浦还珠

同“合浦珠还”。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合浦还珠自有时,惊危目下且安之。”


见“珠还合浦”。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之意 ”


【典源】 《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 曰:“孟尝为合浦太守,郡境旧采珠,以易米食。先时二千石贪秽,使民采珠,积以自入,珠忽徙去,合浦无珠,饿死者盈路。孟尝行化,一年之间,去珠复还。”《后汉书·孟尝列传》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 后汉孟尝任合浦太守,合浦地临南海,原产珍珠,民以采珠为生。前任太守贪婪无度,极力搜刮,将民采珍珠攫为己有,因而珠蚌迁徙他处,合浦从此不产珍珠,百姓饿死者甚多。孟尝到任后革除弊政,郡中大化,一年之间离去的珠蚌又迁徙回来。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也用以指物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还。

【典形】 合浦还珠、合浦珠、合浦珠泉、还浦、还珠、还珠浦、还珠守、明珠归合浦、浦珠、三郡还珠、珠还、珠还浦、珠抛月浦、珠浦、珠徙、浦寒珠泪、珠明合浦、官廉合浦、孟尝珠、官廉蚌蛤回。

【示例】

〔合浦还珠〕 宋·苏轼《题冯通直明月湖诗后》:“闻道牂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

〔合浦珠〕 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盈尺青铜镜,径寸合浦珠。”

〔还浦〕 宋·张炎《瑞鹤仙·赵文升席上》:“休赋。玉尊别后,老叶沉沟,暗珠还浦。”

〔还珠〕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 还珠合浦,波含远近之星。”

〔还珠浦〕 唐·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还珠守〕 唐·杜牧《春日言怀》:“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明珠归合浦〕 唐·王维 《送邢桂州》:“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浦珠〕 清·黄景仁《凤凰台上忆吹箫》:“算浦珠初孕,岚黛旋收。略以一弯新月,初生也,即便难留。”

〔三郡还珠〕 唐·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珠还〕 唐·李商隐《残雪》:“珠还犹照魏,璧碎尚留秦。”

〔珠还浦〕 宋·苏轼《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坐疑星陨空,又恐珠还浦。”

〔珠浦〕 唐·杜甫 《广州段功曹到》:“铜梁书远及,珠浦使将旋。”

〔珠徙〕 清·赵执信《池上归兴》之四:“远海忽传珠徙日,高梧长忆凤栖晨。”


【词语合浦还珠】  成语:合浦还珠汉语词典:合浦还珠

猜你喜欢

  • 宝货难售

    珍贵的货物难于卖出,比喻才能大的人不容易被用。《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主谓 贵重的货物很难卖出去。比喻才能高的人难以录用。汉·王充《论衡·状留》:“大

  • 罗浮梦

    旧题唐.柳宗元撰《龙城录》:“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憇车仆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美人,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未消,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

  • 变生肘腋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百举百捷

    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主谓 比喻万事皆成。《三国志·吴书·周鲂传》:“~,时不再来。”△用于事成。又作“百举

  • 经丘寻壑

    谓游览山水。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并列 游览山水,经过山丘和沟壑。语出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多用以写人的旅游经

  • 校书

    源见“女校书”。妓女的雅称。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财神庙》:“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开庙三日。祈祷相属,而梨园子弟与青楼校书等为尤多。”【词语校书】   汉语大词典:校书

  • 坠马髻

    同“堕马髻”。隋江总《梅花落》诗:“天姬坠马髻,未插江南珰。”【词语坠马髻】   汉语大词典:坠马髻

  • 梁鸿赁庑

    《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字伯鸾)与妻孟光先隐居齐 鲁之间,后至吴地皋桥,生活无着,“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潜闭著书十余篇”。后遂以“梁鸿赁庑”称贤士在民间下层隐居。清 祁隽藻《题张石

  • 肤如凝脂

    皮肤像凝结的脂膏一样。 形容皮肤白嫩。语出《诗,卫风.硕人》:“领如蝤蛴,肤如凝脂。”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八引《?梅花文》:“形若槁木,稜稜山泽之臞;肤如凝脂,凛凛雪霜之操。”《老残游记续集

  • 湫闭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杜预注:“湫,集也;底,滞也。”后以“湫闭”谓闭塞不通。清魏源《默觚下.治篇》:“衰则反是,其人材如蛰墐户,湫闭槁窳,所至而百物受其怆悢。”【词语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