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原指词句上的细致斟酌。元代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官泛征,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后转而指人迂执而不达事务。元曲《杀狗劝夫》:“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亦用以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的丑态。《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着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并列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语出元·秦简夫《剪发待宾》2折:“你道是一点墨半张纸,不中吃,不中使……又则道俺咬文嚼字。”师陀《山川·历史·人物》:“我们在这里~的辩证,毕竟有些书呆子气。”②形容卖弄才学。明·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人叫他做半瓶醋。”③指只纠缠字句,不注重实际。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的话,在他看来是书呆子的呓语,~,天方夜谭,理想主义。”※嚼,不读作jué。△贬义。多用于语言表达方面。→字斟句酌 寻行数墨↔文不加点 率尔操觚。也作“嚼字咬文”、“咬文啮字”、“咬文咬字”。


【词语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汉语词典:咬文嚼字

猜你喜欢

  • 哀而不伤

    见〔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他 悲哀但不伤害身心。《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后用以形容音乐、诗歌优美典雅,感情适度。也比喻言行适度,无伤大雅。老舍《四世同堂》:“她喜欢

  •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原作“差若毫厘,缪以千里”,形容开始时出一点差错,结果会发生很大问题。古书上讲,礼的教化作用具体而微,在邪恶尚未现出端倪时就能加以制止,并能使人于不自觉中一天比一天地接近善的境界,因此,历代贤明之君都

  • 绳锯木断

    同“水滴石穿”。秦牧《在探索学问的道路上》:“我以为治学最主要,就是得有毅力。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样的现象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并列 用绳当锯,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持之以恒,也能做出

  • 许遂初

    源见“赋遂初”。谓允许去官隐居。清彭宁求《送大兄南还》诗:“故乡自足林泉趣,最荷君恩许遂初。”

  • 阿堵

    同“阿堵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正是: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清郁植《悲歌》:“吾曹意气耻阿堵,挥斥黄金贱如土。”【词语阿堵】   汉语大词典:阿堵

  • 高义薄云

    薄:迫近。原指文章的义理很高,迫近云天。后主要用来形容情深义重。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后阐述了对以前各著名文人词赋家的看法,他说:“自周王朝衰微以来,文学英俊辈出,屈原、宋玉开一代先河,贾谊、司马相

  • 沧海浅

    源见“沧海桑田”。喻世事变化迅速。唐徐凝《寄海峤丈人》诗:“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 中山千日酒

    同“中山酒”。陈翠娜《步步娇.戏拟闺情》套曲:“纵教心似玲珑藕,也难禁你手挽情丝日夕抽。俺则索醉倒中山千日酒。”

  • 目论

    指齐国使者向越王无强说:君王知人之失而不知己过,这如见人毫毛而不见自己眼毛,这就叫““目论”。此典比喻见识肤浅;或见识错误,酿成大错。越王句(gōu勾)践后第七代越王无强起兵北伐齐国,西战楚国,与中原

  • 鸣钟列鼎

    源见“钟鸣鼎食”。形容贵族高官生活的豪侈。唐王绩《与陈叔达重借〈隋纪〉书》:“丰屋华榱,顾蓬蒿而徙眷;鸣钟列鼎,想藜藿而移交。”并列 鼎,盛物食器。吃饭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形容显贵高官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