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唾壶击缺

唾壶击缺

北堂书钞》卷一二五晋裴启《语林》:“王大将军(指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指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尽缺。”

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仲处(王敦字仲处)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此事又见《晋书.王敦传》。

后人因以“唾壶击缺”或“击缺唾壶”作为激赏诗文之词。宋.张元干《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词:“塞垣祇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不能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李木庵《延安雅集》诗:“主人谓我何不歌,唾壶击碎意则那?”那,奈何。这两句诗意是:我现在不唱,等到胜利时痛快地唱,唱到把唾壶击碎。这里饱含着对革命胜利无限向往的激情。


主谓 唾壶,痰盂。形容忧愤激昂的情绪。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醉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晋书·王敦传》)周斌《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剑光紫。”※唾,不读作chuí。△多含壮志未酬之意。→胸中块垒 慷慨激昂 ↔怡然自得。也作“唾壶敲缺”、“唾壶击碎”。


【词语唾壶击缺】  成语:唾壶击缺汉语词典:唾壶击缺

猜你喜欢

  • 举烛

    源见“郢书燕说”。指离开原意的臆度猜想。黄遵宪《杂感》诗:“多歧道益忘,举烛乃笔误。”

  • 安车纁组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传》:严光字子陵,少年时与光武同游学。光武即帝位,“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发现严光行迹后,“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参见“严陵钓”、“批羊裘”条。安车,一马拉的

  • 春风桃李

    春天的和风里桃花李花盛开。也比喻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唐.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偏正 春风吹拂下桃花李花盛开。也比喻老师对学生谆谆教诲。于右任《武功城外》:“朔漠冰霜苏

  • 桑榆暖

    源见“桑榆”。谓晚年幸福。宋陆游《雨夜书感》诗之一:“宦游四十年,归逐桑榆暖。”【词语桑榆暖】   汉语大词典:桑榆暖

  • 吐哺握发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旦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指吃饭时吐出口中的食物,沐浴时握发而出,用以形容礼贤下士,热心接待来客),犹恐失

  • 女为悦己者容

    见〔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 横行匈奴中

    《史记.季布列传》:“单于尝为书嫚(轻慢)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樊哙所言率十万之师,横行匈奴国中,是为了惩罚匈奴、为吕后出气的话。后因用为咏勇

  • 秦讴

    源见“响遏行云”。泛指嘹亮优美的歌咏。宋 尹济翁《一萼红.和玉霄感旧》词:“玉搔头,是何人敲折,应为节秦讴。”

  • 扪虱剧谈

    同“扪虱而谈”。林之夏《高轩过》诗:“扪虱剧谈当世事,竟倾江左管夷吾。”

  • 斑衣戏彩

    源见“老莱娱亲”。谓身穿五彩衣,学婴儿戏耍,以娱父母。表示孝事双亲。《红楼梦》五四回:“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一笑……难道反笑我不成?”并列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