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四分五裂

四分五裂

原指一个国家被瓜分,后泛指分散和不完整。公元前317年,秦以张仪为使者到达魏国,劝告魏襄王与秦连横。他说,魏国地方不过千里,兵卒不过三十万人,周围又无险可守,并与楚、韩、赵、齐等强国为邻。如果南连楚国而不与齐国结盟,则齐将攻其东;如果东联齐国而不与赵国结盟,则赵将攻其北;如果不与韩国和好,则韩将攻其西;如果不亲近楚国,又要被楚攻其南。如果这样,魏国将被瓜分肢解得四分五裂、七零八落。为贵国考虑,不如西向事秦,与秦结盟,则楚、韩必不敢动,您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出典】: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例句】:

南宋·杨万里《诚斋集》八十七《君道上》:“隋文帝取周取陈,以混二百年四分五裂之天下。”


并列 形容破碎而不完整,分散而不统一。语出《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孙中山《中国前途问题》:“今日中国正是万国眈耽虎视的时候,如果革命家自己相争,~,岂不是自亡其国!”△贬义。多用于描写事物有破裂方面。→土崩瓦解 分崩离析 四离五散 支离破碎 ↔金瓯无缺 天下一家。 也作“四分五落”、“四分五剖”、“四纷五落”。


【词语四分五裂】  成语:四分五裂汉语词典:四分五裂

猜你喜欢

  • 椒盘献颂

    源见“椒花颂”。谓新年献祝贺之词。宋卫宗武《满江红.寿野渡》词:“新岁改、椒盘献颂,齐头七十。”

  • 沧海之一粟

    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比喻极其渺小。语出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清.薛福成《庸盦笔记.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今吾与汝所履之大地,周围凡九万里,浮于太空,仅如沧海之一粟

  • 曝麦读

    《后汉书.高凤传》:“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

  • 梦熟黄粱

    源见“黄粱梦”。喻进入梦乡,熟睡。明无名氏《鸣凤记.林公避兵》:“只见他一似宰予昼寝,孟轲隐几,梦熟黄粱。”见“黄粱一梦”。明·无名氏《鸣凤记·林公避兵》:“只见他一似宰予昼寝,孟轲隐几,~,庄周蝴蝶

  • 结不解

    用针线交锁连结,密合其缝,如古人结绸缪、同心制一类东西,取其紧紧连结、不能分开的意义。后来转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相思之情。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古诗: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 王乔术

    源见“王乔凫舄”。指仙术。元 白云山翁《水调歌头.兀颜分宪至邑秦和前题》词:“安得王乔术,飞舄颇通元。”

  • 嫌隙

    因猜疑妒忌而成仇隙。《晋书.孙楚传》:“迁佐著作郎,复参石苞骠骑军事,负才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因以嫌隙遂构。苞奏楚与吴人讪毁朝政,楚亦抗表自理。”石苞:晋代的大将,官至

  • 金针

    唐 冯翊子《桂苑丛谈.史遗》:“〔采娘〕七夕夜陈香筵祈于织女。是夕梦云兴雨盖蔽空,驻车,命采娘曰:‘吾织女,祈何福?’曰:‘愿丐巧耳。’乃遗一金针,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

  • 索米王门

    同“索米长安”。唐李贺《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之二:“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 市门卒

    源见“吴市隐”。指遁隐之士。宋陆游《自咏》:“虽惭市门卒,聊作葛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