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因循

因循

遵照旧的习惯和规章不改变。《汉书.冯立传》:“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今多用为贬义,意为墨守成规,不求革新。如“因循守旧”。


【词语因循】   汉语词典:因循

猜你喜欢

  • 玉人埋

    同“玉树泥埋”。明汤显祖《哭徐先生墓》诗:“飞舄兰陵给事中,玉人埋处郁葱茏。”

  • 缩地补天

    即改造天地,比喻实行全面改革。为唐朝初年议定音律时大臣们恭维唐高祖李渊的词句。李渊(566-635年),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隋末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又拜太原留守。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晋阳(今

  • 让出头

    同“让一头”。清赵翼《吴兰雪过访枉赠佳章即次送别》:“我让出头非谰语,世无敌手始奇才。”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亲死了三年,儿子不改变父亲所制定的规矩,可说是尽了孝道了。 古时认为孝子应当墨守父亲的旧规。语出《论语.学而》:“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超越

  • 画狱无入

    源见“画地为牢”。指未受囚狱之辱者。南朝梁简文帝《罢雍州恩教》:“折以片言,事关往圣,寄之勿扰,传彼昔贤,故克木不对,画狱无入。”

  • 足垢

    《南史.阴子春传》:“阴子春字幼文,武威姑臧人也。……子春虽无他才行,临人以廉洁称。闺门混杂,而身服垢污,脚数年一洗,言每洗则失财败事。云在梁州,以洗足致梁州败。”南朝梁.阴子春官至梁州及秦州刺史,虽

  • 人神共愤

    旧时形容民愤之大,达于极点。《旧唐书.于崸( ㄉㄧˊ dí 涤)传》:“崸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主谓 人和神都很愤怒。形容民愤极大。语本《北齐书·高乾传》:“今社稷阽危,人神愤

  • 沧洲

    三国 魏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后因以“沧洲”称隐者的居所。唐杜甫《曲江对酒》诗:“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悲伤未拂衣。”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君虽在青琐

  • 折五斗腰

    同“折腰五斗”。清唐孙华《同年沈嗣昭谈杭州西溪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

  • 困鳞

    同“涸辙之鲋”。清吴嘉纪《夏次公来东淘业盐赠诗》诗:“伏骥几曾忘道路,困鳞聊且就沾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