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夏虫不可语冰

夏虫不可语冰

庄子.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是北海若开导河伯的一段话,意思是说对井蛙不能说海如何的大,因为它拘限于废井没有见过海;对夏天的虫子不能说冰是什么东西,因为它没有在冬天生活过;对于心中只有歪曲主张的人,也不能对他讲什么道义,因为他没有受过教育。后因以“夏虫不可语冰”比喻人孤陋寡闻,不通晓时务。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郎如此眼光浅,真是夏虫不可语冰。”


主谓对夏天的虫不可以与之谈冬天的冰。比喻见闻短浅,不达时务的人。语本《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手教也。”△常用于指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夏虫不可语寒 夏虫不可言冰。也作“夏虫疑冰”、“夏虫语冰”。


【典源】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译】 井里的蛙不能与它谈大海的事,因为受了地域的局限; 夏天生长的昆虫不能与它讲冰的形状,因为受了时间的限制,偏陋的人不能与他谈论正道,因为他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见闻短浅,无法理喻。

【典形】 虫疑冰、虫语夏时冰、难与夏虫语、夏虫冰、夏虫疑冰、疑冰之虫、休遣夏虫知、冰有夏虫识、夏虫那知冰。

【示例】

〔虫疑冰〕 宋·王安石《同王濬贤良赋》:“谅能学此真寿类,世论妄以虫疑冰。”

〔虫语夏时冰〕 明·徐渭《次许口北招集之作》:“鸿留泥上雪,虫语夏时冰。”

〔难与夏虫语〕 宋·陆游《道室杂咏》之三:“冰霜难与夏虫语,晦朔岂容朝菌知。”

〔夏虫冰〕 清·唐孙华 《早秋杂兴》:“世上竞趋宵蚋火,人间难语夏虫冰。”

〔夏虫疑冰〕 晋·孙绰 《游天台山赋》:“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

〔疑冰之虫〕 唐·王维《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浅智胜疑冰之虫,微戒愈溺泥之象。”


【词语夏虫不可语冰】  成语:夏虫不可语冰汉语词典:夏虫不可语冰

猜你喜欢

  • 堕乌号

    同“堕弓”。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未陪登鹤驾,已讣堕乌号。”

  • 邯郸富贵

    源见“黄粱梦”。指梦中虚幻的荣华富贵。明郑若庸《玉玦记.行刺》:“邯郸富贵今何许,炊黍早先熟。”

  • 于门

    源见“于公高门”。称誉做官贤明之家。宋朱淑真《题王氏必兴轩》诗:“未必芝兰遍谢砌,好看车马集于门。”【词语于门】   汉语大词典:于门

  • 幕宾

    源见“入幕宾”。指官府参谋顾问人员。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迁善》:“判官是幕宾,使主无受拜之礼。”【词语幕宾】   汉语大词典:幕宾

  • 高尚之舟

    源见“李郭同舟”。美称有声望者所乘之船。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仙飞有道,荣河泛高尚之舟;德验通神,灵策洞幽冥之境。”

  • 啜菽之欢

    源见“菽水承欢”。谓贫家以粗食孝亲,使其心情快乐。唐元稹《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孝子之于事亲也,贫则有啜菽之欢。”

  • 谕蜀文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 番阳令唐蒙奉命赴夜郎,途中,“发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引起蜀地不宁。汉武帝使司马相如责唐蒙,并草檄“喻告巴 蜀民以非上意”。后遂以“谕蜀文”泛称

  • 题蒲

    源见“温舒截蒲”。谓贫而苦学。南朝 陈江总《建初寺琼法师碑》:“并编柳成简,题蒲就业,学非全朔,无待冬书。”

  • 悬梁刺股

    《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载:汉人孙敬,字文宝,晨夕闭门苦读,时人称他“闭户先生”。他还“以绳系头悬屋梁”,以警示疲倦打瞌睡。因家贫,曾编杨柳为简抄书。孙敬后来成为大儒。又《战国策.秦策一》载:战

  • 舞彩

    同“舞衣斑”。宋陈允平《风入松.寿恕斋谢待制》词:“竹外椿前舞彩,柳边槐底鸣珰。”【词语舞彩】   汉语大词典: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