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告老),晋侯问嗣焉(晋侯,指晋悼公,按《吕氏春秋》说是晋平公是错误的。问嗣,是问接替他中军尉职务的当是何人)。称解狐,其仇也,将立(同位,指置解狐于此职位)之而卒(指解狐死)。又问焉。对曰:‘午可也。’……”又“襄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吕氏春秋.去私》:孔子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关于公而忘私,《吕氏春秋.去私》中又说:“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又《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后世所谓“大公无私”即由这些公而忘私的记述演化而来。

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故事,旧常用为大公无私的典范。《醒世恒言》卷二:“许武又道:‘……我欲效古人祁大夫内举不避亲,诚恐不知二弟之学行者,说他因兄而得官,误了终身名节……’”


【词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成语: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猜你喜欢

  • 七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此指四亲庙(父、祖、曾祖、高祖)、二祧(远祖)和始祖庙。后因以“七庙”代指王朝。汉贾谊《过秦论上》:“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南朝 陈徐陵《司空徐州

  •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友生:即朋友。生,为语助词。 虽有亲兄弟,不如朋友亲。 强调朋友的交谊。语出《诗.小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晋.葛洪《抱朴子.交际》:“《易》美金兰,《诗》咏百朋。

  • 一掷天下

    《晋书.孙绰传》:“(绰上疏曰)陛下且端委紫极,增修德政,躬行汉文简朴之志,去小惠,节游费,审官人,练甲兵,以养士灭寇为先。十年行之,无使隳废,则贫者殖其财,怯者充其勇,人知天德,赴死如归,以此致政,

  • 故侯

    源见“东陵瓜”。称汉 邵平,故秦 东陵侯。唐陈子昂《感遇诗》:“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词语故侯】   汉语大词典:故侯

  • 养虎遗患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初谋士张良、陈平曾以养虎遗患

  • 碧血

    源见“苌弘化碧”。称忠臣烈士所流之血。元郑元祐《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定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清魏麐徵《于忠肃祠》诗:“丹心纵死还如铁,碧血长埋未化磷。”也引申指为国牺牲的精神。清陈维崧《减

  • 斑斓

    同“斑衣戏彩”。明朱鼎《玉镜台记.得书》:“违定省,绝温凊,把斑斓旷也。”【词语斑斓】   汉语大词典:斑斓

  • 苏耽井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耒水》引《桂阳列仙传》云:“(苏)耽,郴县人,少孤,养母至孝,言语虚无,时人谓之痴……即面辞母云:‘受性应仙,当违供养。’涕泗又说:‘年将大疫,死者略半,穿一井饮水,可得无恙。’

  • 蜮箭伺人

    源见“含沙射影”。喻奸人以卑劣手段伺机害人。清秋瑾《杂咏》:“随珠弹雀总辛酸,蜮箭伺人感百端。”

  • 下笔成篇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泉涌;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下笔成篇”谓随手动笔,便成文章。常用以形容人文思敏捷,极有才华。《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姿文藻,下笔成章,博学强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