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本指制造贵重的器物需时较久,后则泛指有大才能的人成功的时间比较晚。老子在论述他的辩证法思想时说,最大的方形,却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听不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出典】:
《老子》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例句】:
东汉·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
【词语大器晚成】 成语:大器晚成汉语词典:大器晚成
亦作“大才晚成”,本指大材须积久始能成器。后多用以指人的成就较晚。马援(公元前14-公元48年)字文渊,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初名将,后封伏波将军。年12失去父母,他的几个哥哥将他抚育成人。开始时向人学习《诗经》,但不满意当时的章句文学。又因家计艰难,而想改行到边境上经营畜牧业。他的大哥马况看出他胸有大志,便对他说:您是一个干大事业的人,应当放长一些时间成材。优秀的工匠不会将未制成的毛坯出示于人,我看还是按您的想法去做吧!后来马援经过多年磨炼,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出典】:
《后汉书》卷24第828页《马援传》:“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例句】: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主谓 原指大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用以比喻有大才的人成就事业较晚。语出《老子》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向斯《宫》卷5:“同平章事(宰相)张柬之,是位~的栋梁之臣。”△褒义。用于描写成才之路。→精金百炼 后生可畏←→秀而不实 老大无成 苗而不秀
【词语大器晚成】 成语:大器晚成汉语词典: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