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完:完整无缺。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归:归还。赵: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此典指蔺(Lìn躏)相如对赵国惠文王说:如果秦国(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昭王不给赵国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玉璧,我蔺相如保证把和氏玉璧完整无缺地送回赵国。后以此典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想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玉璧,蔺相如奉命带着玉璧亲到秦国。当献璧以后,秦昭王无意给赵国十五座城池,蔺相如用计取回玉璧,设法使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miǎnchí免持)与秦昭王相会,他用智慧使赵惠文王没有被秦昭王所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周官制,最尊贵的诸侯臣称上卿)。对同朝大臣廉颇的误会和羞辱,蔺相如再三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将相和好,或为团结御侮的刎颈知交。当在战国时,秦国昭王听说赵国惠文王得到一块和氏玉璧,便写信给赵惠文王说他愿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玉璧。当时赵惠文王不知该怎么办。把玉璧给秦昭王怕他失信;假使不给,又怕秦昭王出兵进犯。即有官员推荐蔺相如可作专使办好这件事。于是赵惠文王接见蔺相如,问道:“秦昭王拿十五个城池来换取我的玉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而赵国弱,不能不允许。”赵惠文王说:“秦昭王拿了我的玉璧,不给我城池,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国拿城池要求换玉璧,而赵国不允许,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玉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允许给秦国玉璧,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赵惠文王说:“谁可以派去当使者?”蔺相如说:“大王如果没有适当的人,我愿意捧着玉璧到秦国去。城池交归了赵国,玉璧就留在秦国;城池不交归赵国,我保证把玉璧完整无缺地送回赵国。”赵惠文王于是就派蔺相如捧着玉璧向西到秦国去。此典又作“完璧全归”。

【出典】:

史记》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2440页:“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例句】:

明·汪廷讷《种玉·促晤》:“再休思重回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怕花貌老风霜。”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96回:“若城入于赵,臣当以璧留秦;不然,臣请完璧归赵。” 清·黄景仁《送客甫归里》:“脱囊生赠吴三尺,完璧全归赵百城。” 姚雪垠《李自成》1卷26章:“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


主谓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泛指美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再休思重回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也,怕花貌老风霜。”△褒义。多用于描写东西完整无损地送还原主。→物归原主 ↔久假不归。也作“全璧归赵”。


解释璧:一种玉器,此处指和氏璧。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后来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于是王召见,……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派人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大臣们商议:觉得把璧给秦国吧,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只是白白地被欺骗;想不给吧,又害怕秦军来攻打。对策还没议定,打算找一个能够派到秦国去交涉的使者,也没找到。这时宦官令缪贤说:“我的家臣蔺相如可以出使。”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假如秦王拿去了我的宝璧,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要求用城池换宝璧,而赵国不答应,赵国就理亏。赵国给了宝璧,秦国却不给城池,秦国就理亏。权衡这两个方面,宁可答应秦国,让他们担负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出使呢?”相如说:“大王如果真的没有人,我愿意捧着宝璧出使秦国。城池给了赵国,宝璧就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完整整地把宝璧带回赵国。”相如到秦国献璧后,见秦王并不打算真的履行约定给赵国城池,就设法取回宝璧,派随行人员从小路送回了赵国。

近义物归原主

例句

她万万没有想到,这几件半个多世纪前失去的东西,居然能够完璧归赵!


【词语完璧归赵】  成语:完璧归赵汉语词典:完璧归赵

猜你喜欢

  • 钧韶

    同“钧天广乐”。清袁枚《枚方以诗献中丞而中丞赠诗适至》诗:“正投《巴曲》到军门,忽听钧《韶》降野滨。”

  • 摇尾求食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迁《报任安书》云:“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阱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汉史学家司马迁用陷井中的猛虎摇尾求食来比喻自己受辱困求助的处境。后用为受困求助之典。

  • 抚桐

    源见“焦尾琴”。指弹琴。清 钱学纶《语新》卷上:“少年曰:‘家君久仰先生精于抚桐,适有佳客亦嗜此。’”【词语抚桐】   汉语大词典:抚桐

  • 歧嶷

    《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毛传:“岐,知意也。嶷,识也。”后以“歧嶷”谓年幼聪慧。《后汉书.马援传》:“客卿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亦指六七岁年纪。王闿运《

  • 甄女

    同“甄神”。明何景明《结肠赋》:“诵麻枲之微词兮,知甄女之托志。”【词语甄女】   汉语大词典:甄女

  • 前歌之师

    同“前歌后舞”。《北齐书.幼主后主纪论》:“驰倒戈之旅,抗前歌之师,五世崇基,一举而灭。”

  • 陈人束阁

    源见“束之高阁”。谓老人弃置不用。宋刘克庄《念奴娇.自填曲子》词:“不必烦藜杖。陈人束阁,让他来者居上。”

  • 梅题逊

    源见“东阁官梅”。形容梅花茂盛。明袁宏道《舟中看月》诗:“近阁梅题逊,横江鹤姓丁。”

  • 纶言

    源见“纶綍”。指帝王的诏令。《晋书.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于纶言,东序西胶未闻于弦诵。”唐柳宗元《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纶言一降,庶政毕行。”【词语纶言】   汉语大词典:纶言

  • 善刀而藏

    揩干了刀,把刀藏起来。《庄子.养生主》:“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后以“善刀而藏”比喻适可而止,有才能不表露在外面。偏正 善,拭。将刀拭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