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宣室前席

宣室前席

宣室:未央宫(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长安故城内西南)正室。前席:人在坐席上渐渐前移。此典指汉文帝在未央宫宣室内听贾谊陈述,听得入神,在坐席上渐渐前移靠近。后以此典比喻君王不重视人才;或用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也比喻受君王召见。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十八岁时即以文才出名,二十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一年后升太中大夫(掌议论,备顾问),因好议论国家大事,被大臣周勃等排挤,贬为长沙王(辖地在今湖南)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一年多以后,贾谊被召回长安(今陕西西安)朝见汉文帝。汉文帝正在虔诚地承受神之降福,坐在未央宫宣室里面接见贾谊。汉文帝因对鬼神之事有所感触,就向贾谊询问鬼神本源。贾谊因而详细说明这里面道理。一直谈到深夜,汉文帝听得入神,在坐席上渐渐靠近。接见完以后,汉文帝说:“我许久没有见到贾谊,自以为超过他,现在看起来,还比不上他啊。”此典又作“前席”、“入宣室”、“征贾生”、“宣室召”、“问鬼神”、“宣室鬼神”、“召贾生”、“问苍生”、“贾室前席”。

【出典】:

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2502、2503页:“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xǐ喜,通“禧”,福,祭祀后,虔诚接受神之降福),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例句】:

唐·王维《故右豹韬卫长史任君神道碑》:“一见天子,必为之前席;三说大臣,必之解印。” 唐·李白《放后遇恩不沾》:“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李白《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 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宋·顾嗣立《贾傅故宅》:“洪炉久已为铜炭,宣室何劳问鬼神。” 明·杨慎《春兴》:“宣室鬼神思贾谊,中原将帅用廉颇。” 明·陈子龙《送钱大鹤还吴阊》:“五湖纵与家山近,宣室还劳召贾生。” 清·吴伟业《送曹秋岳以少司农任广东》:“此去好看宣室召,汉皇前席问苍生。” 清·符兆纶《满江红·秋感》:“虚说贾生前席召,可怜祖逖先鞭著。”


【典源】 《史记·贾生列传》:“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汉书·贾谊传》亦载。

【今译】 贾谊为汉代有名才子,政治上亦很有抱负,后受权臣排挤,出为长沙王太傅。过一年多,贾生受召见,文帝正坐宣室接受祭肉致福。文帝由此联想到鬼神事,就问贾鬼神的本源。贾为他细谈鬼神的由来变化等,一直谈到半夜,文帝听得入神,不觉将身子靠近贾谊。事后,他说:“我久未见到贾生,自以为超过了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啊。”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君王不关心政事,不重视人才; 或用以抒发怀才不遇的心情; 亦用于表示受君王召见等。

【典形】 贾生前席、前席、入宣室、问苍生、问鬼神、宣室鬼神、宣室召、召贾生、征贾生、虚前席、前席惊虚辱、记贾生、宣室征还、宣室问、前席夜、宣室对、夜半前席。

【示例】

〔贾生前席〕 清·符兆纶《满江红·秋感》:“虚说贾生前席召,可怜祖逖先鞭著。”

〔前席〕 唐·王维《故右豹韬卫长史任君神道碑》:“一见天子,必为之前席; 三说大臣,必为之解印。”

〔入宣室〕 唐·李白《放后遇恩不沾》:“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问苍生〕 清·吴伟业《送曹秋岳以少司农迁广东》:“此去好看宣室召,汉皇前席问苍生。”

〔问鬼神〕 宋·顾嗣立 《贾傅故宅》:“洪炉久已为铜炭,宣室何劳问鬼神。”

〔宣室鬼神〕 明·杨慎《春兴》:“宣室鬼神思贾谊,中原将帅用廉颇。”

〔宣室召〕 唐·杜甫《过故斛斯校书庄》:“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

〔召贾生〕 明·陈子龙《送钱大鹤还吴阊》:“五湖纵与家山近,宣室还劳召贾生。”

〔征贾生〕 唐·李白《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


猜你喜欢

  • 猿啼鹤怨

    源见“猿鹤沙虫”。形容将士悲苦。明汤显祖《牡丹亭.御淮》:“听得猿啼鹤怨,泪湿征袍如汗。”见“猿啼鹤唳”。明·汤显祖《牡丹亭·御准》:“听得~,泪湿征袍如汗。”【词语猿啼鹤怨】  成语:猿啼鹤怨汉语大

  • 水淹蓝桥

    见“水渰蓝桥”。《金瓶梅词话》38回:“常记的当初相聚,痴心儿望到老。被云遮楚岫,~,打拆开鸾凤交。”

  • 风行草靡

    源见“风行草偃”。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并列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受餐返璧

    源见“璧谢”。谓退还馈赠,明许自昌《水浒记.投胶》:“难道受餐返璧多遗恨,须知我生平长物何曾吞。”

  • 蚕蟹

    同“蚕绩蟹匡”。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又蚕蟹鄙谚,狸首淫哇,苟可箴戒,载于礼典。”【词语蚕蟹】   汉语大词典:蚕蟹

  • 罪合万死

    罪行严重到该判一万次死刑,形容罪大恶极。本北魏房伯玉的自责之词。房伯玉,字不载,清河(今河北故城)人,曾被弟叔玉株连迁徙北方,后叛,作了萧鸾的南阳太守。高祖南伐,令人向伯玉宣诏道:“天无二日,土无二主

  • 城北徐

    同“城北徐公”。高旭《檗子以诗见怀次韵答之》:“君才肯让云间 陆,臣美愿输城北徐。”

  • 夸父逐三足

    同“夸父逐日”。三足,三足乌,指太阳。明李东阳《长江行》:“或如夸父逐三足,曳杖狂走无西东。”

  • 谏虎

    《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叔于田,乘乘马。……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无狃,戒其伤女。”《诗经.郑风.大叔于田》说的是郑庄公弟大叔段空手与虎搏斗事,并警告他不要干这冒险的事。后遂用为爱护勇士之典。唐

  • 凤食鸾栖

    源见“凤鸣朝阳”。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明张凤翼《红拂记.髯客海归》:“我想起那李公子呵,所事撑达,与他争甚么凤食鸾栖。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并列 鸾凤不是竹实不食,不是梧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