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尽忠报国

尽忠报国

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颜之仪(523-591年),字子升,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词赋。北周宣帝宇文赞时任御正中大夫,犯颜直谏。隋代周后,出任集州刺史。北周宣帝死后,刘昉、郑译等人篡改遗诏,以杨坚为丞相,辅佐少主静帝宇文阐。颜之仪拒而弗从,并厉声训斥他们说:“主上刚死,幼主登位,国家重任应付予英杰之士。如今在有贤德的外戚之中,赵王年最长,以亲以德,都应让他主政。你们倍受朝恩,当思竭尽忠诚报效国家,怎么竟然要把国家大权交给别人!我死可以,但绝不有愧于先帝。”杨坚索取符玺,颜之仪正色道:“此天子之物,自有人主管,宰相(杨坚时为宰相)何故索要它呢?”杨坚大怒,欲杀之,又怕惹起民怨,便贬官地方。

【出典】:

周书·颜之仪传》卷40,720页:“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例句】: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英烈传》3回:“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岂敢忘恩?”


偏正 竭尽忠心,报效国家。语出《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臣虽汉人,却是大清之臣,定然~!”△褒义。常用于表示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为国捐躯 以身报国 ↔卖国求荣 祸国殃民。也作“精忠报国”。


【词语尽忠报国】  成语:尽忠报国汉语词典:尽忠报国

猜你喜欢

  • 相如四壁

    源见“家徒四壁”。指司马相如未遇时极为贫困。亦借指未发迹的士人身居贫困。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怜取相如四壁,把家资罄竭相供。”

  • 腹诽心谤

    诽(fěi匪):诬蔑。谤(bàng磅):说坏话。此典指田蚡(fén坟)诬蔑窦婴、灌夫心怀不满,暗说坏话。后以此典比喻心怀不满,暗中发泄。田蚡(?一一前131年),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汉景帝王皇后

  • 玉女洗头盆

    《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臼,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澈,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相传华山上住着一个玉女,饮玉浆,白日升天。她的祠前有五个石臼,叫玉女洗头盆。盆里的水碧

  • 询迁询谋

    《周礼.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后因以“询迁询谋”指有关国家大事,征询民众意见。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尚书》之四目四聪,皆由辟门

  • 桑田沧海

    同“沧海桑田”。元王进之《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见“桑田碧海”。《儿女英雄传》20回:“你道怎的苍狗白云,天心无定;~,世事何常?”【词语桑田沧海】  成语:桑田沧海汉

  • 楚材

    源见“楚材晋用”。楚地的人才。亦泛指南方的人才。唐骆宾王《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昔岁逢杨意,观光贵楚材。”【词语楚材】   汉语大词典:楚材

  • 如意舞

    《世说新语.任诞》:“长史云:‘谢掾能作异舞。’谢便起舞,神意甚暇。王公熟视,谓客曰:‘使人思安丰(王戎)。’”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五《对酒歌》:“山简接䍠倒,王戎如意舞。”据传说,晋朝时候,王导

  • 的一确二

    见“丁一卵二”条。并列 形容确凿不移。元·关汉卿《三勘蝴蝶梦》》1折:“怕不待~,早招承死罪无辞。”△用于事情的确实。→丁一确二【词语的一确二】  成语:的一确二汉语大词典:的一确二

  •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看见贤明的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就应自我反省。语出《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史通.史官建置》:“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

  • 快刀斩乱麻

    同“快刀斩乱丝”。巴金《谈〈灭亡〉》:“自己一直在两者之间不停地碰来撞去,而终于不能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一下子彻底解决。”主谓 指迅速、干净地处理问题。语本《北齐书·文宣纪》:“高祖(高欢)尝试观诸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