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山简倒载

山简倒载

同“山公倒载”。唐李瀚蒙求》:“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典源】《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简) 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暮) 倒载归,茗艼无所知,复能乘骏马, 倒著白接䍠。 举手问葛强, 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注引《襄阳记》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曰:‘此是我高阳池也!’襄阳小儿歌之。”《晋书·山简传》: 山简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 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时时能骑马, 倒著白接䍠。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今译】 晋代山简 (字季伦) 镇守襄阳时,经常到风景优雅的习家池嬉游纵饮,每每大醉而归。自己称之为高阳池。人们为他编成歌谣,歌中说: 山公到高阳池游乐嗜酒,酩酊大醉,日落后才倒载而归。他仍能骑马,倒戴着头巾,并扬手 (鞭) 问他的爱将葛强:“与并州健儿相比,我怎么样?”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豪饮醉酒,不拘礼仪; 也指饮宴风雅之事。

【典形】 倒季伦、 倒接䍠、 高阳倒载、 高阳兴、 呼葛强、 接䍠斜、 山公酩酊、山翁倒载、山翁醉、习池、习池游、载酒山简、醉习园、山公倒载、欢于到习家、樽前着葛强、醉倒山翁、拍手笑山简、 接䍠颠倒、 葛强亲近、 高阳俦侣、 接䍠倒著、 留醉山翁、 倒着接䍠、 载酒习池、 山简骑马、 山阳倒载、倒载山公、山公高致、葛强池、高阳侣、 高阳池、 白接䍠、 习池饮、 习家池、山简醉、山简马、山简兴、山公回、 山公醉、 花间接䍠、 山简接䍠倒。

【示例】

〔倒季伦〕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覆景升之伯雅,倒季伦之接䍠。”

〔倒接䍠〕北周·庾信《杨柳歌》:“不如饮酒高阳池, 日暮归时倒接䍠。”

〔高阳倒载〕 宋·宋祁《集西园》:“芳辰物物皆堪爱,并作高阳倒载媒。”

〔高阳兴〕 唐·白居易《喜梦行自冯翊归洛,兼呈令公》:“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

〔呼葛强〕 清·王士禛《九日与方尔止等集平山堂》:“与君并坐但鼓瑟,醉倒聊复呼葛强。”

〔接䍠斜〕 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非是高阳路, 莫畏接䍠斜。”

〔山公酩酊〕唐·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山翁倒载〕 宋·陈师道《和州卿推官见寄》:“为呼阿武扶头起,拟与山翁倒载回。”

〔山翁醉〕 元·王恽《平湖乐》:“谁道微官淡无味,锦障泥,路上争笑山翁醉。”

〔习池〕 宋·苏辙《送王恪郎中知襄州》:“岘首重寻碑堕泪,习池还指客横鞭。”

〔习池游〕 明·冯惟敏《傍妆台·此景亭观雨共酌》:“共拼河朔饮,散步习池游。”

〔载酒山简〕元·杨维桢《玉山草堂》:“浣花杜陵锦官里,载酒山简高阳池。”

〔醉习园〕 宋·苏轼《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


猜你喜欢

  • 董生帷

    源见“目不窥园”。借指书斋。清顾炎武《酬程工部先贞》诗:“几窥尼父室,独近董生帷。”【词语董生帷】   汉语大词典:董生帷

  • 点睛之笔

    指文章或绘画的传神绝妙之处。《晋书.顾恺之传》记载,恺之每画完一人像,几年都不点上眼睛。有人问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偏正 使文章传神、警辟升华之语。语本《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

  • 学凤凰

    同“学凤鸣”。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诗:“烦君惜此根株在,乞与伶伦学凤凰。”

  • 杞人愚

    源见“杞人忧天”。谓多此一举,无事自扰。元袁桷《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之一:“昊天有正命,伤哉杞人愚!”

  • 夜雨对床

    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雨夜,复此时床眠。”夜雨声里,同床谈心。后因以“夜雨对床”用为兄弟或亲友久别重逢,彻夜欢聚的典故。宋.苏轼《东坡诗.卷十六.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

  • 霜露之思

    同“霜露之感”。宋沈遘《文懿皇后斋文》:“今皇帝笃霜露之思,追日月之远,式严佛事,仰荐仙游。”见“霜露之感”。元·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既极,宜沾雨露之恩。”【词语霜露之思】  成语:霜露之思

  • 藏拙徐陵

    唐.刘餗《隋唐嘉话》下:“梁常侍徐陵聘于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令传之江左。陵还,济江而沈之,从者以问,陵曰:‘吾为魏公藏拙。’”南朝诗人徐陵,擅长宫体诗,在当时文坛上与北朝庾信齐名

  • 贻厥孙谋

    源见“诒燕”。谓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三国志.董允传》:“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九年,卒。”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

  • 敌忾同仇

    又作“同仇敌忾”。敌:对抗。忾:愤怒。 同仇;共同对仇敌。指共同愤起对抗外敌。李宗羲(?-1884年),字雨亭,开县(今四川开县)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两江总

  • 柳家汀洲

    《玉台新咏》卷五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南朝梁.柳恽写江南春景诗有“汀洲采白萍”句。因柳恽当时为吴兴太守。故用“柳家汀洲”咏吴兴之典。唐.朱长文《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