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张仪诈割地

张仪诈割地

指张仪欺骗楚怀王,只要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绝交,秦(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可割地通婚。后以此典比喻用权谋机诈欺骗对方。战国时,秦国想要攻打齐国,当时齐、楚两国合纵南北联盟,于是秦惠文王派张仪到楚国去当相国。楚怀王听到张仪来了,空出上等宾馆,亲自送他住宿。说道:“这里是偏僻鄙陋的国度,您用什么指教我?”张仪游说楚怀王道:“大王如果能听取我的意见,对齐国废除盟约,断绝往来,我就请求秦惠文王献给商(今陕西商县东南)、於(今河南西峡县地)一带之土地六百里,派秦国女子成为大王的姬妾,秦、楚两国嫁女娶妇,互通婚姻,永久结为兄弟盟邦。这是北面削弱齐国而西面有益于秦国,没有比这更有利的计策了。”楚怀王十分高兴地应允了他。就把相印授给张仪,还丰厚地馈赠他。于是跟齐国废约断交。齐王大怒,折断了符节并委曲地结交秦国。秦、齐两国建交后,张仪才去上朝,对楚国使者说:“我有封地六里,愿意献给楚怀王。”楚国使者说:“我接受国王的命令,来接受商、於之土地六百里,没有听说是六里。”回国报告楚怀王,楚怀王大怒,要出兵攻打秦国。此典又作“无地与怀王”、“张仪诈”、“六里听张仪”。

【出典】:

史记》卷70《张仪列传》2287、2288页:“秦欲伐齐,齐、楚从(zōng纵,南北向,此指齐、楚北南联盟,合从抗秦)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熊槐,后被骗入秦,死在秦国)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留宿)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拿簸箕、扫帚做洒扫事的妻子),秦、楚聚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于此者。’楚王大说(通“悦”)而许之。”“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lù路,赠送财物)之。于是闭关绝约于齐。”“齐王大怒,折节(折断符节凭证)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

【例句】:

唐·杜牧《题青云馆》:“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 唐·李商隐《商于》:“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 清·黄遵宪《和沈子培同年》:“缥缈三山信徐市,横纵六里听张仪。”


【典源】《史记·张仪列传》:“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 (悦) 而许之。……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亦载。

【今译】 战国时秦国想攻打齐国,齐楚两国交好,于是秦派张仪去楚国做官,楚怀王听说张仪来,招待他住在待贵宾的上舍,说:“我这偏僻的小国,您有什么可教导我的?”张仪怂恿楚王说:“大王能听我的,就与齐国断交,秦可以把商、于的地方六百里割给楚,并让秦女嫁给大王为姬妾,秦楚互相通婚联盟,这可以削弱齐而有益秦,没有比这再好的计策了。”楚王很高兴,答应了他,任命张仪为楚相,重重赏赐他。于是与齐国绝交。齐王见楚国断交,大怒,转而向秦国求好,秦齐建立联盟。张仪回秦后,即称病不出,直到秦齐缔交,才上朝,对来割地的楚使者说:“我有自己的食邑六里,可以献给楚王。”楚使者说:“我受大王命令,是来交割商、于之地六百里,没听说六里。”

【释义】 后以此典指施行权谋机诈,欺骗对方。

【典形】六里听张仪、商于六里、无地与怀王、张仪诈、信张仪。

【示例】

〔六里听张仪〕 清·黄遵宪《和沈子培同年》:“缥缈三山信徐市,横纵六里听张仪。”

〔商于六里〕 唐·温庭筠《四皓》:“商于六里便成功,一寸沉机万古同。”

〔无地与怀王〕 唐·杜牧《题青云馆》:“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

〔张仪诈〕 唐·李商隐《商于》:“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


猜你喜欢

  • 朝秦暮楚

    《战国策》载:战国时秦 楚争雄,当时山东诸国,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变化无常。后因以“朝秦暮楚”比喻反覆无常。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昔人之所慕者,今大中俱得之矣。与世之朝秦暮楚、驱驰势利之场者,大

  • 锥握

    同“悬梁刺股”。南朝 梁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时坐睡而梁悬,裁据梧而锥握。既文过而义深,又理胜而辞缛。”

  • 蘧大夫知非之年

    源见“蘧瑗知非”。指五十岁。清胡介《复龚中丞定山书》:“介与定山去蘧大夫知非之年,止三四岁矣,亦当思一闲着,求一退步。”

  • 泣辜

    源见“神禹泣罪”。指执政首领自责其失。《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禹泣辜表仁,菲食旌约。”亦泛指帝王怜惜罪人。《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词语泣辜

  • 试啼

    《晋书.桓温传》:“〔桓温〕生未期,而太原温峤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后因以“试啼”谓测才具。宋邓剡《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词:“摩挲老眼,曾识英

  • 季布诺

    同“季布千金诺”。唐宋之问《在贵州与修史学士吴兢书》:“季布之诺,乃重于黄金;延陵之许,竟悬于宝剑。”唐李嘉祐《送李中丞杨判官》诗:“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

  • 弊梓擢秀

    参见:木荟豫章

  • 狂简

    《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裁:教育,指导。狂简:宋代朱熹注:“志大而略于事也。”意思是有为之人,急于进取而考虑不周密,因此行事不切实际。

  • 嗟来

    同“嗟来之食”。晋陶潜《有会而作》诗:“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明冯梦龙《智囊补.乐羊子妻》:“志士不饮盗泉,廉士不食嗟来,况拾遗金乎!”【词语嗟来】   汉语大词典:嗟来

  • 白眼

    源见“青白眼”。露出眼白。表示鄙薄或厌恶。唐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清黄景仁《杂感》诗:“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词语白眼】   汉语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