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得失相半

得失相半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市西)人。三国时吴名将。吴主孙权嘉禾二年(230年),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今安徽六安一带)山越,当地百姓们纷纷逃散,诸将想分兵追捕。全琮说:“没有全胜把握而贸然行动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动。如今我们分兵捕民,有利也有弊,怎能说是全胜呢?即使有所捕获,犹不足以削弱敌人而有益于国家声望,如果与敌兵遭遇,还会受到很大损失,与其获罪,不如我以身受之,但不能邀功以负国。”

【出典】: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卷60第1382页:“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侥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例句】:

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礼子》:“岂无闻见,轻信得失相半,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宋·岳珂《程史·石城堡寨》:“又旁筑一城曰堡寨,地皆砥平,相去数余里,虽牵制之势亦不相及,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


主谓 利和弊差不多,不相上下。语出裴注《三国志·吴书》卷60“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札子》:“岂无闻见,轻信~,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用于衡量得失之语。也作“得失参半”。


【词语得失相半】  成语:得失相半汉语词典:得失相半

猜你喜欢

  • 白发三千丈

    唐.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因为)愁似个(这么)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后因以“白发三千丈”极言愁思之深。元.无名氏〔中吕.喜春来〕:“伤心白发三千丈,过眼金钗十二行。”

  • 三咽李螬

    《孟子.滕文公下》:“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山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匡章对孟子称美于陵陈仲子,说他生活不依赖于

  • 月下老人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载:杜陵韦固,元和二年旅途遇一老人,携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自言“主天下之婚姻”。固问所寻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

  • 北斗南

    同“北斗以南一人”。宋陈与义《留别心老》诗:“人物北斗南,佛事东院西。”

  • 斯滥

    《论语.灵卫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何晏集解:“滥,溢也。君子固亦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后因以“斯滥”谓不自检束,胡作非为。晋陶潜《有会而作》诗:“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

  • 琴意

    同“琴心”。宋丁谓《代意》诗:“临邛已误通琴意,金谷难寻辨玉声。”【词语琴意】   汉语大词典:琴意

  • 扫门求见

    指魏勃为齐相曹参舍人(侍从官)打扫门外卫生,才由舍人引荐他见到曹参。后以此典形容设法求谒权贵,希图任用。 当魏勃年青时,想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拿不出东西打通关系,便经常独自一人凌晨时分前去齐相舍人的大门

  • 风流荀令

    源见“荀令香”。对荀彧的美称。南朝 陈徐陵《乌栖曲》之一:“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复熏香。”

  • 坐树不言

    源见“大树将军”。谓功高而不自矜。唐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第其勋庸,虽坐树不言,而图功甚大。”连动 功高而不自满自大。语本《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

  • 乘槎犯斗

    同“乘槎河汉”。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每举笔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