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怨声载道

怨声载道

原作怨声满道,形容人们极端不满,怨恨之声充满道路。李固(94-147年),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人,司徒李郃子。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以群臣荐授议郎。时宦官专权,朝政黑暗,外戚梁商欲揽取声誉,辟之为从事中郎。李固也想靠外戚来限制宦官势力。在致梁商信中说:“从前孝安皇帝在位时,于宫内任用伯荣、樊丰一类女宠宦官,朝政则信任周广、谢恽这班宦官,贿赂公行,升官不按次序,人们议论纷纷,怨言充满街巷。”后来在质帝朝李固与梁商子梁冀共录尚书事,因在拥立桓帝问题上与梁冀发生矛盾,被其害死。

【出典】:

后汉书》卷63第2078页《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例句】: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浙中大扰,无不被家者,其时怨声载道。”


主谓 怨恨之声充道路。邓贤《中国知青梦》:“凡是家里有知青和没有门路把子女搞回城的人家都对知青政策积怨甚深~,因此曲大妈的诉苦无异于一根导火线,把人们积压已久的愤懑情绪点燃了。”△贬义。用于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而强烈。→民怨盈途 民怨沸腾 天怒人怨↔皆大欢喜 口碑载道 颂声载道 普天同庆 歌功颂德 凫趋雀跃。也作“怨声满道”、“怨声盈路”、“怨声载路”、“载道怨声”。


【词语怨声载道】  成语:怨声载道汉语词典:怨声载道

猜你喜欢

  • 拍手拦街笑

    源见“山公醉酒”。又唐李白《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䍦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后因以“拍手拦街笑”笑嘲醉酒。宋晁补之《安公子.和次膺叔》

  • 五斗弯腰

    同“五斗折腰”。卢前《青杏子.喜二北至》套曲:“五斗弯腰原非计,弦索别余风味。”

  • 弓影浮杯

    同“杯弓蛇影”。明刘炳《鄱城归舟》诗:“弓影浮杯疑老病,鸡声牵梦动离愁。”其他 看到倒照在杯中的弓,疑是蛇在浮游。形容疑神疑鬼,自寻惊扰。明·刘炳《鄱城归舟》:“~疑老病,鸡声牵梦动离愁。”△用于描写

  • 载脂

    《诗经.邶风.泉水》:“载脂载舝,还车言迈。”载,发语词。脂,润滑车轴的油脂。舝,音xiá,车轴两端的梢钉。此为《泉水》诗第三章中的两句,意思是:擦上车油,打牢梢钉,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卫女)回归

  • 象以齿焚其身

    齿:指象牙。焚:读“偾”,毁坏。 象因有了珍贵的象牙而招致捕杀。 比喻因怀财而招祸。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焚,读曰偾。偾,僵也。”汉.五符《潜夫

  • 雷阳竹

    同“莱公竹”。清王士禛《巴东秋风亭谒寇莱公祠》诗之二:“不见雷阳竹,中书事可怜。”

  • 雍门泪

    同“雍门泣”。唐李益《来从窦车骑行》诗:“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

  • 发踪指示

    同“发纵指示”。《旧唐书.褚遂良传》:“昔侯君集、李靖,所谓庸夫,犹能扫万里之高昌,平千载之突厥,皆是陛下发踪指示,声归圣明。”见“发纵指示”。《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兽处者

  • 虫王之报

    南朝 宋东阳无疑《齐谐记.董昭之》载:当阳 董昭之乘船过钱塘江,见一蚁浮短芦上,遑遽往回,状若畏死,昭之怜而救之。夜梦一乌衣人率随从百余来谢,自称“仆是虫王,不慎堕江,惭君济活,君若有急难之日,当见告

  • 涸鳞

    同“涸辙之鲋”。唐骆宾王《畴昔篇》:“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词语涸鳞】   汉语大词典:涸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