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

原指要减少争讼,不要生事扰民,后演变为指调和人事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汉章帝刘炟(56-88年),明帝第五子,在位十四年,在位期间,外戚势力开始增长,矛盾也逐渐激化。为了缓和矛盾,元和二年(85年)春,他向三公颁诏说:“目下正值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应顺应阳气上升之势,促使万物更加繁茂。要通知各地官府,凡非死刑案件不必察验追查,官吏之间互相争讼及民事纠纷暂不受理。以期达到平息事端,顺应万物生长之情,待立秋后再恢复往常办法。”

【出典】:

后汉书》卷3第148页《章帝纪》:“又诏三公曰: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立秋如故。”

【例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畏鬼者常情,非辱也。谬答以畏,可息事宁人。彼此相激,伊于胡底乎?”


连动 息,停止,平息。宁,安宁。原指不生事端,坑害百姓。后指停止纷争,彼此相安。《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敬奉天气。”柳青《创业史》:“在白占魁要去吆东的时候,他为什么~,含含糊糊同意呢?”△常用于把已经发生的事情平息下去,使得到安宁,和睦相处。但有时指无原则的调和。→排患解难 相安无事一团和气 ↔无事生非 惹是生非 煽风点火


【词语息事宁人】  成语:息事宁人汉语词典:息事宁人

猜你喜欢

  • 物极则衰

    见“物盛则衰”。《史记·李斯传》:“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吾未知所税驾也!”【词语物极则衰】  成语:物极则衰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若:如,及。 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明.李贽《焚书.书答.寄答耿大中丞》:“所谓耻其言而过其行者非耶?

  • 亡猿灾木

    同“亡猿祸木”。王闿运《〈桂阳州志〉序》:“覆鹿遗蕉,亡猿灾木,非敌非寇,自倾自覆。”见“亡猿祸木”。【词语亡猿灾木】  成语:亡猿灾木汉语大词典:亡猿灾木

  • 山阴道间

    同“山阴道上”。宋 张履信《柳梢青》词:“行云掩映春山。真水墨、山阴道间。”

  • 江郎制锦

    同“文通残锦”。清黄遵宪《己亥续怀人》诗之七:“零星几卷灵鹣阁,只算江郎制锦余。”

  • 陆云笑疾

    《晋书.陆云传》:“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己。先是

  • 踏雪寻梅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郑棨)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又程羽文《诗本事》’诗思‘:“孟浩然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钟嗣成《录鬼簿》“马致远”条,著录

  • 和衷共济

    《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孔传:“衷,善也。以五礼正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后以“和衷共济”谓同心协力,克服困难。明陈子龙《论召对内降疏》:

  • 落雁

    同“落雁沉鱼”。明陈汝元《金莲记.诟奸》:“莫空辜落雁娇容,再完成驾鹊良缘。”源见“空弦落雁”。称赞箭法高明。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至于拉虎捭熊,摧斑碎掌,忘归繁弱,落雁吟猿,故得气盖关中

  • 剑合延平

    同“剑合延津”。元郭钰《和答彭中和》:“舟回剡曲缘何事,剑合延平在几时?”【词语剑合延平】   汉语大词典:剑合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