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戴盆望天

戴盆望天

头上扣着盆子,想要看天,却无法看到。西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我少年时就具有难以约束的性格,长大后在家乡也没有什么名声。幸而皇上因为我父辈的缘故,让我有机会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技艺,能够在宫禁里出入。我认为头上扣着个盆子,怎能望见天空呢,所以我断绝了宾客的交往,忘掉了家庭私事,日夜想着如何竭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专心致志地在朝廷供职,来博取主上的欢心。”后以“戴盆望天”为典,或指事不可兼施;或喻方法不对头,难以达到目的;或形容难以出头,心怀苦闷。

【出典】:

汉书》卷62《司马迁传》2729页:“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侍卫周密之地,指皇宫禁地)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例句】:

汉·焦延寿《易林·小过之蛊》:“戴盆望天,不见星辰。”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苦身待士,不如为国;戴盆望天,事不两施。” 唐·卢照邻《五悲·悲人生》:“何异夫戴盆望天,倚杖逐日;苍苍之气未辨,昭昭之光已失。” 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照胆常悬镜,窥天自戴盆。” 唐·杜牧《忆游朱坡四韵》:“如今归不得,自戴望天盆。” 唐·罗隐《临川投穆中丞》:“试将生计问蓬根心委寒灰首戴盆。” 唐·聂夷中《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我亦二十年,直似戴盆行。” 唐·邵谒《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白日不得照,戴天如戴盆。” 宋·王安石《舒州被召试不赴》:“戴盆难与望天兼,自笑虚名亦自嫌。” 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翠被匆匆见执鞭,戴盆郁郁梦瞻天。” 清·钱谦益《早发雄县次稼轩韵》:“戴盆莫怪频瞻望,也是城南尺五天。”


连动 比喻愿望不能达到。语本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注:“言人戴盆,则不得望天,望天则不得戴盆,事不可兼施。”唐·卢照邻《五悲·悲人生》:“何异夫~,倚杖逐日;苍苍之气未辨,昭昭之光已失。”△工作方法之语。→伏而咶天


【典源】《汉书·司马迁传》:“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尚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如淳注:“头戴盆则不得望天,望天则不得戴盆,事不可兼施。”

【今译】 汉代谚语有“戴盆望天”一语,指头顶着盆子望不见天,望天则不得顶盆子,两件事不可同时施行。

【释义】 后以此典指行为与目的相悖,难以实现; 也形容难以出头,心怀苦闷。

【典形】 戴盆、戴盆望天、窥天戴盆、首戴盆、望天盆。

【示例】

〔戴盆〕 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之一:“翠被匆匆见执鞭,戴盆郁郁梦瞻天。”

〔戴盆望天〕 宋·王安石《舒州被召试不赴》:“戴盆难与望天兼,自笑虚名亦自嫌。”

〔窥天戴盆〕 唐·杜牧《昔事文皇帝》:“照胆常悬镜,窥天自戴盆。”

〔首戴盆〕 唐·罗隐《临川投穆中丞》:“试将生计问蓬根,心委寒灰首戴盆。”

〔望天盆〕 唐·杜牧《忆游朱坡》:“如今归不得,自戴望天盆。”


【词语戴盆望天】  成语:戴盆望天汉语词典:戴盆望天

猜你喜欢

  • 鸢跕

    源见“跕鸢”。指所处环境险恶。唐高適《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外》诗:“猿啼山不断,鸢跕路难登。”清王摅《由军门岭山行》诗:“飘零远道愁鸢跕,寂寞闲门念雀罗。”【词语鸢跕】   汉语大词典:鸢跕

  • 五经腹笥

    同“五经在笥”。清查慎行《题同年詹允绳小照》诗:“万卷传家手泽新,五经腹笥自纷纶。”

  • 露地牛

    同“露白地牛”。宋朱熹《借韵呈府判张文既以奉箴且救教药》:“飞腾莫羡摩天鹄,纯熟须参露地牛。”【词语露地牛】   汉语大词典:露地牛

  • 拟盐

    源见“咏絮”。指咏雪。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词语拟盐】   汉语大词典:拟盐

  • 床头毡

    同“青云故物”。明高启《暮春次韵僧怀德见贻》:“床头毡与青山旧,门外车随白日新。”

  • 荆山鼎成

    源见“乘龙出鼎湖”。谓皇帝去世。唐姚合《敬宗皇帝挽词》之二:“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 萧史伴

    源见“乘鸾”。指秦弄玉。用以咏美人或贤夫人。唐方干《赠美人》诗之四:“昔岁曾为萧史伴,今朝应作宋家邻。”宋廖行之《鹧鸪天.寿邓孺人》词:“萧史伴,更和鸣。殷勤好嗣太夫人。”

  • 将军半夜鹅

    源见“雪夜鸣鹅”。称战事中善用智慧。元傅若金《上蔡》诗:“徒怜丞相东门犬,犹忆将军半夜鹅。”

  • 侍中血

    同“嵇侍中血”。唐罗隐《题段太尉庙》诗:“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 丑女效颦

    源见“东施效颦”。喻指生硬模仿,适得其反。唐李白《古风》之三五:“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