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魏世家》载:战国时,秦国大败魏、韩、赵三国军队,魏将段干子很害怕,建议魏厘王将南阳割给秦国,厘王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主张联合六国抗秦的合纵派首领苏秦的弟弟苏代坚决反对割地事秦。苏代对魏王说:“且夫以地事秦,譬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代话的意思是说,用割地来讨好秦国,从而保存魏国,就如同抱起干柴去灭火,柴没有烧完,火也不会熄灭。后用“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消灭灾祸,反而使灾祸扩大。

汉书.董仲舒传》:“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


见“负薪救火”。宋·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书》:“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挑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何异?”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以错误的做法去消灭祸患,反而使祸患扩大。

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公元前276年,魏昭王去世,他的儿子安釐王即位。三年之内,秦国攻占了魏国八座城池。第四年,秦国又打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杀死十五万人。魏国将领段干请求再割让南阳,和秦讲和。安釐王自即位开始就一味妥协退让、割地求和,面对段干的请求,又准备同意。这时苏秦的弟弟苏代对安釐王说:“想得到印玺(升官)的是段干,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国。现今您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官印,让想得到官印的人掌管土地。这样,魏国的土地不丧失干净就不会完结。再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

近义火上浇油

反义釜底抽薪

例句

民间的疾苦,和老爷们半点不相干,这方面他们不仅麻木不仁,反而抱薪救火,这种官僚统治的危害简直太深刻了。


【词语抱薪救火】  成语:抱薪救火汉语词典:抱薪救火

猜你喜欢

  • 蜩鷃蒿蓬

    源见“榆枋之见”。比喻志趣虽不高,但保其天然而自得其乐。宋李曾伯《沁园春.再和》词:“叹尘踪如寄,鸥凫江海,性真聊适,蜩鷃蒿蓬。”

  • 个中人

    即此中人、局中人的意思,指深知其中道理或亲历其境的人。宋代苏轼《李颀秀才善画山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诗:“平生自是个中人,欲向渔舟便写真。”偏正 曾亲身经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宋·苏轼《李颀画

  • 荆布之妇

    源见“荆钗布裙”。指贫穷的妇女。元郑光祖《伊尹耕莘》二折:“荆布之妇,怎消受五花官诰?”

  • 加膝坠泉

    同“加膝坠渊”。唐人避唐高祖李渊讳,改“渊”为“泉”。唐杜牧《张直方授左骁卫将军制》:“加膝坠泉,予常自慎。”见“加膝坠渊”。唐·杜牧《张直方授左骁卫将军制》:“~,予常自慎。”【词语加膝坠泉】  成

  • 望夫云

    云南洱海中所起的云。《述异记》:“赵州有洱海,土人诣大理必由之。然风波甚恶,其海中有望夫云起,则不敢行。相传镇一孽龙在海中央,其雌龙在苍山,每欲相会,则苍山云起,排如阶级,环二十里,至海中而止。是日狂

  • 舞文弄墨

    又作“舞弄文墨”,即玩弄文辞之意。出自隋王世充事迹。王世充(?-621年),字行满。《隋书》作者为避李世民讳,称王充。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人,祖籍西域。开皇中为左翊卫,后授兵部员外郎。史称他明习法律

  • 五斗凉州

    同“一斗得凉州”。宋辛弃疾《雨中花慢.吴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词:“笑千篇索价,未抵葡萄,五斗凉州。”

  • 拥城南面

    同“拥书百城”。清黄燮清《摸鱼子.题琴斋西湖掌书图》词:“荡吟声、画桥前后,扁舟如在银汉。时艰不遂封侯志,也算拥城南面。”

  • 邯郸炊黍

    同“邯郸梦”。元许有壬《贺新郎.次吕叔泰南城怀古》词:“为问人间繁华梦,几度邯郸炊黍?”

  • 守在四夷

    见〔天下有道,守在四夷〕。【词语守在四夷】  成语:守在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