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捉发吐哺

捉发吐哺

捉发:手握头发。吐哺(bǔ补):吐出口中咀嚼之食物。此典指周公旦自述洗头时握住头发,吃饭时吐出食物,忙于接待贤人。后以此典比喻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延揽人才。周公旦,姬旦,也称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县境),史称周公,又称周公旦。助周武王姬发灭商纣王。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姬诵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代皇帝处理政务)。周公旦于是辅佐周成王姬诵,让他长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去作鲁公。周公旦告戒伯禽说:“我是周文王(姬昌)儿子,周武王弟弟,周成王叔父,我在天下之地位也不低贱,然而我洗一次头就三次握住头发,吃一顿饭就三次吐出口中食物,起身接待士人,还担心失去天下贤人。你到鲁国去,要谦虚谨慎,不要因为你是国君而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此典又作“吐哺迎国士”、“周公吐哺”、“吐握”、“一沭三握发”、“三吐忘疲”、“勿惮吐捉勤”、“三哺”、“三握发”、“发一握”、“周公发”、“发握三”、“周三饭”、“吐哺”。

【出典】:

史记》卷33《鲁周公世家》1518页:“于是卒相(xiàng向,辅佐)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mù目,洗头发)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三国魏·曹植《君子行》:“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南朝梁·刘孝绰《司空安成王碑》:“德大心小,居高志卑,再握不倦,三吐忘疲。” 唐·韩愈《和李相公览物兴怀》:“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 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重土过三哺,轻才抵一铢。” 唐·邵谒《论政》:“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 宋·苏轼《次韵景仁留别》:“会当闻公来,倒屣发一握。” 宋·辛弃疾《念奴娇·三友同饮》:“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 宋·汪元量《杭州杂诗和林石田》之七:“有客肠回九,无人发握三。” 明·王宗正《清江引》:“休夸齐二桃,请看周三饭,博南山人同我懒。” 清·丘逢甲《次韵答友人》:“横槊当歌万虑空,复闻吐哺有周公。”


猜你喜欢

  • 感帨

    《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郑玄笺:“奔走失节,动其佩饰。”感,通“撼”,摇动。后以“感帨”指男子对女子非礼相陵。《聊斋志异.胭脂》:“感帨惊尨,鼠有皮胡若此?攀花折树,士无行

  • 蚌鹬相争

    亦作“鹬( ㄩˋ yù 育)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争者双方相持不下,或两败俱伤,致使第三者从中得利。详见“鹬蚌相争”条。

  • 寿国

    延长国家寿命。《吕氏春秋.求人》:“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词语寿国】   汉语大词典:

  • 鹏程

    同“鹏程万里”。宋道潜《次韵孔天瑞秀才见寄》:“来岁如今好时节,看君高步蹑鹏程。”【词语鹏程】   汉语大词典:鹏程

  • 磨兜鞬

    同“磨兜坚”。明陶宗仪《辍耕录.磨兜鞬》:“襄州 谷城县门外道傍石人,缺剥腹上有字云:‘磨兜鞬,慎勿言。’是亦金人之流也。”【词语磨兜鞬】   汉语大词典:磨兜鞬

  • 饮泉诗

    源见“酌贪泉”。指晋 广州刺史吴隐之饮贪泉水所赋之诗。后用为称颂廉吏的典故。唐刘长卿《送韦赞善使岭南》诗:“番禺静无事,空咏饮泉诗。”【词语饮泉诗】   汉语大词典:饮泉诗

  • 梅花面

    同“梅花妆”。宋向子諲《点绛唇》词:“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

  • 熊轼

    《后汉书.舆服志上》:“诸车之文:乘舆,倚龙伏虎。……皇太子、诸侯王,倚虎伏鹿。……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軨九斿降龙。”汉代典制,公卿和列侯的车轼,倚鹿伏熊(车前横木绘有熊伏卧之像)

  • 搏虎

    源见“冯妇”。比喻同强敌作英勇斗争。柳亚子《有怀章太炎邹威丹两先生狱中》诗:“泣麟悲凤佯狂客,搏虎屠龙革命军。”【词语搏虎】   汉语大词典:搏虎

  • 问津

    津,渡口。问津,原指询问渡口。后用为探求途径或尝试的意思。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看到长沮和桀溺两个人一起耕田,便让子路去打听渡口。长沮问子路,那个坐在车上手里执着马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