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掌上舞

掌上舞

汉.伶玄《赵飞燕外传》:“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引文同。

又《太平御览》卷五七四“乐部”“舞”引《汉书》:“赵飞燕体轻,能掌上舞。”

《白孔六贴》卷六一‘舞’‘杂舞’亦载。

南史.羊侃传》:“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按:《梁书》作‘掌中舞’)。”

后因以“掌上舞”用为女子体态轻盈的典故。唐.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纤细掌中轻。”后句即暗用赵飞燕“掌上舞”事。唐.罗虬《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汉王若遇红儿貌,掌上无因著别人。”(《香艳丛书》第三集)


【典源】 《太平御览》 卷五七四引《汉书》曰:“赵飞燕体轻,能掌上舞。”唐·李冗《独异志》:“汉成帝赵飞燕身轻,能为掌上舞。”《南史·羊侃传》:“(羊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wu)人张净婉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儛。”《梁书·羊侃传》亦载。

【今译】 据说汉成帝皇后赵飞燕身体轻灵,能在人手掌上跳舞。南朝梁时大臣羊侃家有舞女张净婉,腰围只有一尺六寸,人们都说她能作掌上舞。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舞态轻盈; 也用以形容柔细轻灵之物。

【典形】 飞燕轻、皇后舞、净婉腰、纤腰掌上、轻身舞、上掌、掌上承恩、掌上人、掌上温柔、掌舞、掌中轻、掌中舞、赵后身轻、赵轻体、掌上轻、轻于赵皇后、飞燕掌中娇、掌中无力、掌中飞燕、君王掌上、静婉舞、飞燕体、掌中行、掌上怜、转纤腰、羊家通体腰。

【示例】

〔飞燕轻〕 元·萨都拉《题明皇击敔图》:“阿环起学飞燕轻,笑唤三郎作供奉。”

〔皇后舞〕 唐·李商隐《越燕》之一:“为矜皇后舞,犹著羽人衣。”

〔净婉腰〕 五代·牛峤《柳枝》:“金羁白马临风望,认得羊家净婉腰。”

〔纤腰掌上〕 南朝陈·江总《怨诗》:“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

〔轻身舞〕 唐·李白 《阳春歌》:“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上掌〕 唐·李商隐《拟意》:“上掌真何有? 倾城岂自由。”

〔掌上承恩〕 宋·黄升《清平乐·宫词》:“当时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

〔掌上人〕 清·钱谦益《为陈伯玑题浣花君》之三:“生来形影镇相亲,画里春风掌上人。”

〔掌上温柔〕 明·杨慎《折桂令·寄简绍芳》:“掌上温柔,怀里风流。笑吟罢韩偓香奁,醉题在杜牧青楼。”

〔掌舞〕 明·杨慎《醉蓬莱·代寿黔国上公》:“青鸟喉歌,红鸾掌舞,仙音缭绕。”

〔掌中轻〕 唐·张南容《静女歌》:“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掌中舞〕 唐·武平一 《妾薄命》:“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赵轻体〕 晋·潘岳《西征赋》:“卫鬓发以光, 赵轻体之纤丽。”


【词语掌上舞】   汉语词典:掌上舞

猜你喜欢

  • 十二金钗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本来是以“金钗十二行”来形容美女头上装饰之繁,后便以“十二金钗”比喻众多的嫔妃或姬妾。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三千玉貌休自誇,十二金钗

  • 让枣推梨

    推:推让。指兄弟之间礼让。旧时常用来宣扬弟顺从、尊敬兄长的悌道。王泰,字仲通,梁朝人,少好学,手抄书二千多卷。梁武帝时任中书侍郎,掌管吏部,量才取官,天下人都称他公正。后升为吏部尚书,为士人所望。王泰

  • 符竹

    《汉书.文帝纪》:“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合符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汉文帝三年(公元

  •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意思是情况不妙,别无良策,唯有一走了事。《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仓卒东起,朝廷震惧。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粪金牛

    源见“五丁开道”。能便金之牛。指秦惠王琢石牛以探入蜀之路。清魏源《秋兴》诗之七:“互市那须汗血马,开边自有粪金牛。”

  • 伯鸾

    源见“举案齐眉”。贤丈夫的代称。唐刘长卿《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词语伯鸾】   汉语大词典:伯鸾

  • 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资:积蓄。 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表示任何知识或技能,只要熟练掌握,日久便能运用自如。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

  • 帝舜歌

    源见“舜弦”。指《南风》歌。用以颂扬明君仁政或太平盛世。唐岑羲《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涘字》诗:“一闻帝舜歌,欢娱良未已。”

  • 处士梅

    源见“梅妻鹤子”。雅称梅花。元丁鹤年《樊口隐居》诗:“春深门巷先生柳,雪后园林处士梅。”

  • 何胤三遗红

    《南史.何尚之传》附《何胤传》:“为中书令,领临海、巴陵王师。胤虽贵显,常怀止足……乃拜表解职,不待报辄去……永元中,征为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梁武帝霸朝建,引为军谋祭酒,并与书诏,不至。及帝践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