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教授
《汉书.文翁传》:“文翁卢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通僻)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古代管理财政的机构)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上计簿的官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郡中高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学之官舍)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更,汉代指轮流更替服兵役;繇,同徭,即徭役),高者以补郡县吏,次者为孝弟力田(孝弟力田,为汉代官名,简称孝弟)。常选学官童子,使在便坐(别坐,非正廷)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阎(内中小门,此指门户)。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通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之始云。”
汉时文翁在四川做官时,非常重视教育。他兴办学校,选拔青年到京城去培养造就。又革除“更徭”,更选拔一些年轻人到地方工作实践中去锻炼,蜀川的风化因此而大变。后因以“文翁”为称颂循吏的典故。汉.李翕(音xì)《析里桥郙fǔ阁颂》:“佥(众人,大家)曰大(通太,泰)平兮,文翁复存。”(见《隶释》四)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诗句以文翁比拟李使君。这两句意思是说:梓州地虽僻陋,但在丰衣足食后,也可施以教化,文翁不以民俗难治而动摇自己的决心,想梓州人民也不会倚仗前贤而翻改文翁广施教授之道,而不遵你李使君的政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