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

原指既有高深的知识,又有雅致的风度。后来常用于形容人举止斯文,态度闲雅。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文人的一般要求。他认为,如果朴实超过了文采,不免陷于粗野;而文采超过朴实,则又陷于虚夸。朴实和文采配合得当,才可称得上是一位君子。

【出典】: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句】:

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位,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也。” 《古今杂剧》元《费唐臣贬黄州》三:“见如今御史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选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主谓 彬彬,谐调配合。多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语出《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镜花缘》15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极其清秀。”△褒义。多用于举止态度方面。→温文尔雅 彬彬有礼 温柔敦厚 斯斯文文 ↔袒裼裸裎 敞胸露怀暴戾恣睢。也作“彬彬文质”、“文质斌斌”。


解释文:文雅。质:朴实。彬彬:文质各占一半的形貌。形容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采,又很朴实。后常用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做人要既文雅又朴实。他说:“如果过于朴实,使得朴实超过了文雅,就显得粗陋;如果过于文雅,使得文雅超过了朴实,则会显得浮华。只有文雅和朴实各占一半,配合得当,才是君子。”

孔子对于质和文的论述,其实涉及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后代将其加以推广,应用到为人处世、撰文写作等许多方面,总体要求是内容要与形式配合得当,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称得上完美、完善。

近义温文尔雅

例句

新来的老师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


【词语文质彬彬】  成语:文质彬彬汉语词典:文质彬彬

猜你喜欢

  • 玉璜拨乱

    源见“渭滨垂钓”。指吕尚佐文王事。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地属先登,时逢下武;玉璜拨乱,金縢光辅。”

  • 羿氏舛射

    《太平御览》八二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羿有穷氏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左目,误中右目。羿俯首而愧,终身不忘。”后因以“羿氏舛射”为比喻高才亦有失误之时的典故。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指瑕》:“羿氏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同“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其他 比喻百姓可以拥护国君,也能够推翻国君。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

  • 玉壶悲

    同“玉壶盛泪”。宋钱惟演《宣曲》:“已障纨扇笑,犹捧玉壶悲。”

  • 咏史船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袁虎(虎,袁宏小名,字彦伯)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谢尚时镇牛渚)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

  • 汉文思贾傅

    源见“宣室召”。借指帝王思念贤士才臣。前蜀贯休《送吴融员外赴阙》诗:“汉文思贾傅,贾傅遂生还。今日又如此,送君非等闲。”

  • 瓜分豆剖

    同“豆剖瓜分”。宋李清照《词论》:“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廖仲恺《辞财政部长职通电》:“厘捐粮税悉为各军截收,赌饷烟捐亦由各军支配。是全省税收,业已瓜分豆剖,点滴无遗。”见“瓜剖豆分”。

  • 葛王争姓

    《世说新语.排调》:“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言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此事又见《晋书.诸葛恢传》。诸葛令,诸葛恢字道明,曾为江宁令,故称。他

  • 五色彩毫

    同“五色笔”。唐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彩毫裁凤诏,九重天子豁龙颜。”

  • 白牛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长者告诸子,言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法华经》用“白牛车”比喻佛教大乘——菩萨乘。后用为咏佛事之典。唐.修雅《闻诵法华经歌》:“句句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