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鬼大,故鬼小
《左传.文公二年》:“秋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大,通太,大庙即太庙,古时帝王的祖庙,祭祀祖宗属于大事,故称),跻僖公(跻,音jj,升;跻僖公,是指把僖公的享祀之位升到闵公之上),逆祀(闵公和僖公是兄弟,《史记.鲁世家》说滑为兄,厘为弟,滑即闵,厘即僖。《汉书.五行志》则说僖是闵的庶兄。不论谁为兄谁为弟,依照当时的礼制,闵公先为君并先逝,固应在僖公之上。另外,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四、六世位居始祖左方,称为昭;三、五、七世位居始祖右方,称为穆。文公二年秋八月跻僖公时,既然承认以鲁惠公为昭,那末以次推论,则隐公为穆;桓公为昭,庄公为穆;闵公为昭,僖公为穆。今升僖公于闵公之上,则僖为昭,闵为穆,恰恰是不仅享祀位次变化了上下,而且宗庙中的昭穆次序也发生了颠倒,故《左传》的作者称之为“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夏父弗忌是鲁大夫夏夫展之后。)为宗伯(古代掌管礼制的官),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新鬼,新死之鬼,指僖公;故鬼,死已久之鬼,指闵公)。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鲁人重视僖公,故宗伯在这里称之为圣贤),明也。明、顺,礼也(意谓既明且顺,故升僖公于闵公之上,这样做是合于礼法的)。’”
春秋时,鲁闵公死后,由他的异母兄僖公继位。僖公死后,他的儿子文公继位。依照世序,宗庙中牌位的位次,应是闵先僖后。但是文公二年八月祭太庙时,将他父亲僖公的灵位升置于闵公之前,说是“新鬼大,故鬼小”,意思是说僖公虽然后为君后死,但他年长为兄;闵公虽然先为君先逝,但他是弟弟,死时年纪又小,故不应排在前头。文公的这种做法,实质上是打破了鲁国原来的宗法制度的规定,故史书说是“逆祀”。
后可以“新鬼大,故鬼小”喻指新的,现在的占先得势;旧的,过去的退居其后,不得势,不一定非指死人不可。鲁迅《准风月谈.礼》:“新的忌日添出来,旧的忌日就淡一点,‘新鬼大,故鬼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