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魏武帝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三国时,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有一次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军兵干渴难忍。操下令假说前有梅林,众军听后竟然真地望梅而止渴,继续前行直至找到水源。

后因以“望梅止渴”比喻虚偿所愿,与“画饼充饥”之义相近。宋.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词“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水浒传》第五十一回:“雷横道:‘我赏你三五两银子,也不打紧,却恨今日忘记带来。’白秀英道:‘官人今日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连动 原指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用以止渴。后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也。”△贬义。多用于描写借空想以自慰。→画饼充饥。也作“说梅止渴”、“望梅消渴”。


【典源】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今译】 曹操率兵行军,路途中找不到水源,军士皆渴,曹操说:“前方有一大梅林,结满梅子,又酸又甜,吃梅子可以解渴。”兵士听到这一消息,不禁流出口水,曹操趁此迅速前进,得以到达有水之处。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用空想进行安慰; 也用以咏梅。

【典形】 将军止渴、渴望梅、梅林止渴、说梅止渴、望林止渴、望梅、止渴思梅、岭梅止渴、魏帝指前林、渴将军。

【示例】

〔将军止渴〕 唐·罗隐《梅》:“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渴望梅〕 唐·罗隐《丁亥岁作》:“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梅林止渴〕 北周·庾信《出自蓟北门行》:“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

〔说梅止渴〕 宋·李清照 《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 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望林止渴〕 宋·张孝祥《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却笑麄官成漫与,望林止渴竟无梅。”

〔望梅〕 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止渴思梅〕 元·关汉卿《诈妮子调风月》:“便是止渴思梅,充饥画饼。因甚顷刻休?”


【词语望梅止渴】  成语:望梅止渴汉语词典:望梅止渴

猜你喜欢

  • 耻格之化

    《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邢昺疏:“民有愧耻而不犯礼且能自修而归正也。”因以“耻格之化”指人们能自觉遵守礼仪教化。《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当今四海之广,而刑奏止息,逮

  • 鬼笑人

    同“鬼笑穷”。宋陆游《苦贫》诗:“熟思岂是天贫我,妄计还忧鬼笑人。”【词语鬼笑人】   汉语大词典:鬼笑人

  • 吟越

    源见“庄舄越吟”。指思乡。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我病方吟越,君行已过湖。”

  • 伯喈倒屣

    同“倒屣迎宾”。南朝 陈徐陵《答李颙之书》:“子桓虚坐,宁不敬期;伯喈倒屣,固以相属。”

  • 锦绷儿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载》载:安禄山母事杨贵妃,禄山生日,贵妃以锦绷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宫中欢呼动地。后因以“锦绷儿”称安禄山。宋刘克庄《明皇按乐图》诗:“惜哉旁有锦绷儿,蹴破咸阳跳河 陇。”

  • 无事炊

    参见:犀首无事

  • 半死梧桐

    偏正 比喻丧失配偶。唐· 白居易《为薛台悼亡》:“~老病身。”△用于丧偶。也作“梧桐半死”。【词语半死梧桐】  成语:半死梧桐汉语大词典:半死梧桐

  • 离鸾别鹤

    源见“离鸾别凤”、“别鹤操”。比喻分离的配偶。林学衡《秋夜琴声曲》:“凤尾桐音清且圆,离鸾别鹤情难捐。”【词语离鸾别鹤】  成语:离鸾别鹤汉语大词典:离鸾别鹤

  • 奋北溟

    源见“鲲鹏展翅”。比喻抱负远大,奋发有为。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旧族开东岳,雄图奋北溟。”

  •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表示只要作了坏事,终究会被人发觉。语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后多引作〔若要不知,除非莫为〕。《三国演义》五四回:“国太曰:‘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满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