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望穿秋水

望穿秋水

晋.葛洪《西京杂记》:“卓文君姣好,眉如远山,目如秋水。”

唐.白居易《寄微之》诗:“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cù)损他淡淡眉山。”

秋水明净澄澈,用以比眼睛。望穿秋水用以形容对异地亲人的殷切盼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


述宾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殷切盼望。语本元·王实甫《西厢记》3本2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多用于描写盼望之语。→望眼欲穿


望穿秋水”形容热切盼望却久候不至的神情与心态,犹言 “望眼欲穿”。

“秋水”指什么呢? 为什么说 “望穿”呢?

“秋水”,这里不是指自然界秋天里的水,而是代指美女的眼睛。人们把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如袁桷 《题美人图》: “望幸眸凝秋水,倚愁眉簇春山。”像秋水般清澈明亮的眼波又谓之 “秋波”,如言 “秋波传情”、“暗送秋波”,即谓眉目传情之意。“波”即指眼神。

“秋水”、“秋波”皆喻美目而言。“望穿秋水”即言 “望穿了眼睛 ( 望眼欲穿) ”之意。有首歌词有一段唱道: “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往日的温情,只换得眼前的凄清。梦魂无所依,空有泪沾襟……”其渴望思至之情溢于言表。“望穿秋水”那种热切、巴望、焦虑、祈愿等复杂难言的心态神情,不是一般人所能亲历或理解的。


【词语望穿秋水】  成语:望穿秋水汉语词典:望穿秋水

猜你喜欢

  •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在高位者聚敛财富,老百姓就会离心;在高位者散财乐施,老百姓就会靠拢。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郑玄注:“上贪于利,则下人侵畔。”清.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三

  • 金雀屏开

    源见“锦屏射雀”。指女大待嫁。宋无名氏《点绛唇.贺女人生日新笄》词:“许字方笄,金雀屏开半。东床选,门楣壮观。偕老行如愿。”【词语金雀屏开】   汉语大词典:金雀屏开

  • 剪须和药

    剪下胡须烧成灰来配药,比喻上级关心、体恤下属。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和李勣的事迹。参见“济世安民”和“粥炉燎须”。史载,一次李勣突然生病。医生说,用须灰可治。唐太宗便自剪胡须为之和药。【出典】:《新唐书》卷

  • 八元八恺

    借指有才德之士。《镜花缘》第五回: “盖圣上既奉天承了大统,天下闺中,自应广育英才,以为辅弼,亦如古之八元、八恺,风云际会。” 参见:○元恺

  • 辞金蹈海

    源见“鲁连辞赏”、“鲁连蹈海”。指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明武宗《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受爵能让,怀辞金蹈海之风;成功不居,从辟谷封留之请。”并列 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

  • 刘伶天幕

    《文选》卷四十七晋.刘伯伦(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晋.刘伶为“竹林七贤”之一,

  • 盐梅事业

    源见“盐梅和鼎”。指宰辅所主持的国计民生大事。宋严仁《水龙吟.题连州翼然亭呈欧守》词:“尽江山识赏,盐梅事业,焕青毡旧。”

  • 穷途泣

    同“穷途恸哭”。宋苏轼《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之九:“临分亦泫然,不为穷途泣。”

  • 羽括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括,箭的末端。后因以“羽括”比喻锻炼,磨砺。《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

  • 瞻乌

    《诗经.小雅.正月》:“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此二句意为:瞧那乌鸦在何处下落,它要落在谁家的屋上?据汉郑玄笺和唐孔颖达疏,这是以乌鸦落在谁家屋上为比喻,说明民众当归于明德的君主以求天禄。然而《正月》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