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李郭仙舟

李郭仙舟

同“李郭舟”。明李贽《直沽送马诚所兼呈若翁历山并高张二居士》诗:“直沽今日赋将归,李 郭仙舟亦暂违。”


见“李郭同舟”。明·李贽《直沽送马诚所兼呈若翁历山并高张二居士》:“直沽今日赋将归,~亦暂违。”


【典源】《后汉书·郭太列传》:“郭太(应作泰) 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今译】 后汉郭泰 (字林宗) 学识渊博,善于谈论,去洛阳游学访友,见到当时名士李膺 (字元礼),李膺非常赏识他,两人一见如故,从此郭泰名震京城。后郭回归故乡,洛城的士人都去河边送他,有车几千辆之多。郭泰只与李膺同舟渡河,众人远远望去,如同神仙一般。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与知己好友同游; 或用以尊称所敬仰、所推崇的人。

【典形】 登仙郭、高尚之舟、郭泰如仙、郭泰舟、郭舟、李郭仙舟、李郭舟、李仙、李膺船、李膺棹、送别仰神仙、仙侣同舟、仙舟、膺舟、元礼同舟、仙侣移舟、同舟神仙侣、登舟惭郭泰、登仙同元礼、郭去半舟闲、星棹依元礼、共载比神仙、同舟李膺、郭泰船、李郭同舟、元礼仙、李郭仙、郭李、舟共李膺、神仙陪有道、李膺舟。

【示例】

〔登仙郭〕 宋·苏轼《次韵江晦叔》:“幸与登仙郭,同依坐啸成。”

〔高尚之舟〕 唐·骆宾王《上郭赞府启》:“仙飞有道,荣河泛高尚之舟; 德验通神,灵策洞幽冥之境。”

〔郭泰如仙〕 明·袁宏道《将发黄时同舟为王以明》:“郑庄有客堪驰驿,郭泰如仙好附舟。”

〔郭泰舟〕 明·冯惟敏《新水令·寿马南江》:“也曾对西风独上仲宣楼,也曾乘皓月同登郭泰舟。”

〔郭舟〕 宋·范成大《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有道独行意,郭舟若神仙。”

〔李郭仙舟〕 清·程先贞《上已送陈记室归闽》:“烂熳桃花古渡头,相看李郭有仙舟。”

〔李郭舟〕 唐·高适《同李太守北池泛舟》:“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

〔李仙〕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李膺棹〕 南朝陈·江总《洛阳道》:“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

〔送别仰神仙〕 唐·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将行备礼乐,送别仰神仙。”

〔仙侣同舟〕 唐·杜甫《秋兴》:“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仙舟〕 唐·白居易 《赠楚州郭使君》:“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

〔膺舟〕 唐·杜牧《分司东都寓居履道》:“稚榻蓬莱掩,膺舟巩洛停。”

〔元礼同舟〕 唐·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等游洞庭》之三:“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词语李郭仙舟】  成语:李郭仙舟汉语词典:李郭仙舟

猜你喜欢

  • 他乡遇故知

    他乡:异乡。故知:旧友。 在异乡遇见了旧时相识。 形容无比喜悦的心情。语出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旧传有诗四句,诵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 壶叟杖

    同“壶公杖”。元吴存《满江红.谢番丞荐举》词:“倚我一枝壶叟杖,为公三弄桓伊笛。”

  • 首丘怀恋

    源见“狐死首丘”。喻怀恋故乡。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首丘怀恋,疑临旧国之墟;安堵识家,似入新丰之邑。”

  • 孟公惊坐

    源见“陈惊座”。形容人负盛名,受人仰慕。明唐寅《侠客》诗:“孟公好惊坐,郭解始横行。”坐,通“座”。【典源】《汉书·游侠传·陈遵传》:陈遵“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略涉传记,赡于文辞。……请求不

  • 镊白

    《南史.齐本纪下》:“废帝郁林王……时年五岁,床前戏。高帝方令左右拔白发,问之曰:‘儿言我谁耶?’答曰:‘太翁。’高帝笑谓左右曰:‘岂有为人作曾祖而拔白发者乎。’即掷镜、镊。”南朝齐高帝,曾拔白发,正

  • 不修边幅

    《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李贤注:“言若布帛修整其边幅也。”后以形容不注意服饰整洁、仪容美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肆

  • 同功一体

    功绩相等,地位相同。《史记.黥布列传》:“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其他 一

  • 煮豆燃萁

    《世说新语.文学》:“(魏)文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魏文帝曹丕命弟曹植于

  • 梅尉隐

    同“梅福隐”。明徐孚远《赠寓交者蒋渐逵》诗:“姓氏真同梅尉隐,方书多自葛洪传。”

  • 伊戾祸宋

    《左传.襄公二六年》:“寺人惠墙伊戾,为大子内师而无宠。秋,楚客聘于晋,过宋,大子知之,请野享之,公使往,伊戾请从之。……至则欿用牲加书征之,而骋告公曰:‘大子将为乱,既与楚客盟矣。’……公使视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