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杯水车薪

杯水车薪

形容投力太少,无济于事。孟子说,仁战胜不仁,就象是水能战胜火一样。现在那些行仁的人,就象是拿一小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所燃烧起的熊熊烈火;扑灭不了,便说是水终究战胜不了火,这样的论调又助长了那些极端不仁的人,到头来也必然会把他本来有的那点仁也丢失了。

【出典】: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例句】:

宋·李曾伯《可斋杂稿》9:“杯水救薪,岂能苏涸;筹沙作米,安足疗饥。” 明·徐光启《闻风愤激直献刍荛疏》:“且寥寥数人,仅挟数器,杯水车薪,何济于事?”


并列 一杯水去救一车柴草所燃起的大火。比喻效力小无济于事。语本《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向本贵《盘龙埠》:“可是,~,这点钱怎么也填不满那个大窟窿。”△用于描写于事无补。→粥少僧多 于事无补 劳而无功 ↔行之有效。 也作“车薪杯水”、“杯水舆薪”、“杯水救薪”。


解释用一小杯水来救一大车柴产生的火。比喻力量微小,无济于事。

出处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推行仁爱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孟子认为“仁”一定能战胜“不仁”,不过在有的情况下,“仁”和“不仁”还有一个力量的强弱对比。所以有时在“不仁”占据强势时,施行仁义的人可能暂时不能战胜不行仁义的人,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特殊情况而怀疑“仁”本身。孟子的这一观点记载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说:“仁胜过不仁犹如水终究胜过火一样。现今行使仁的人好比用一小杯水来救一大车柴产生的火,火灭不了就说水不能胜过火,这又相当厉害地助长了不仁,最终也必定会失去仁。”

近义无济于事

例句

普通人现在的工资每个月才一两千,而房子的价格动辄百十万,用工资来买房,简直是杯水车薪。


【词语杯水车薪】  成语:杯水车薪汉语词典:杯水车薪

猜你喜欢

  • 虐用其民

    虐用:犹言虐待。 意即虐待人民。语出《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弑其君,虐用其民。”《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诸葛)恪新秉国政,竞于外事,虐用其民。”《隋书.杨玄感等传.论》:“炀帝嗣承平之基,

  • 尚书期

    期:约会:西汉陈遵任侠仗义,嗜酒好客。每在家中设宴,等宾客满堂后,就把大门关死,把客人所乘车的车辖投入井中,让客人死心塌地地痛饮尽欢。客人有急事,也无法脱身。一次,有位部刺史上朝奏事,路过陈遵家拜访,

  • 歌声遏云

    同“歌遏行云”。宋王之道《长相思.桃花春》词:“桃杏妖娆如个人,歌声清遏云。”

  • 取青妃白

    唐.柳宗元《柳先生集.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妃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为辞者之读之也,其大笑固宜。”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主张为文要博采众长,自铸伟文,反对盲目崇古和模仿剽窃。

  • 老郎

    源见“郎潜白发”。指久居下位而不得升迁的人。唐王適《蜀中言怀》诗:“一生三不遇,今作老郎身。”【词语老郎】   汉语大词典:老郎

  • 捧心学

    同“捧心”。宋黄庭坚《次前韵谢与迪》:“今代捧心学,取笑如东施。”

  • 汉三章

    源见“约法三章”。借指国法。唐李商隐《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诗:“杀人须显戮,谁举汉三章?”

  • 胯下走

    同“胯下行”。清吴嘉纪《送友》诗:“分明胯下走,相视惟踟蹰。”

  • 药店飞龙

    南朝宋乐府民歌《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这是以飞龙的骨出,谐人的骨出,比喻人的瘦损。唐代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偏正 飞龙,中药龙骨。药店里

  • 画虎不成

    同“画虎无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萧子云改易字体,邵陵王颇行伪字;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清陆时化《书画说铃》六:“有临摹而妙者,若合符节也。有临摹而拙者,画虎不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