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染丝之叹

染丝之叹

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墨子见到染丝为什么感伤呢?这是因为他从“染丝”,联想世间事理产生了深刻的感触。丝本是洁白无瑕的,一旦放入青色的染液中,它就成为青色;放入黄色的染液中,它就成为黄色;染液不同,色泽各异。这也和客观环境对人或事物的影响薰陶一样,本来的天真纯朴会随着不同的影响而失去其本性,变成由这些各不同的条件所决定的各不相同的特征。丝既可苍可黄,物也可此可彼,人也可优可劣,事也可成可败。这就是墨悲染丝的缘由了。

后因以“染丝之叹”比喻没有原则性的人,每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立场;或比喻人极易接受坏的影响。用“苍黄”比喻事态的极大变化。

南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反覆。泪翟子(墨翟)之悲,恸朱公之哭(杨朱,见“泣歧”)。”

宋.无名氏《九张机》词六:“春衣,素丝染就已堪悲。”


【词语染丝之叹】  成语:染丝之叹汉语词典:染丝之叹

猜你喜欢

  • 文轨一

    源见“书同文,车同轨”。表示国家统一。北周庾信《周宫调曲》:“永从文轨一,长无外户人。”

  • 担山赶日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笑道:‘我……善会担山赶日头。’”“担山赶日”之说,明代早已传述,不过不仅限于“二郎神”之事。今四川灌县民间流传有“二郎担山赶太阳”之说。后因用为战胜自然的勇武行为的典故。

  • 涧底松

    《文选》卷二十一晋.左太冲(思)《咏史八首》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左思曾用“涧底松”寄托出身寒微者颇受压抑的感慨。后因用为咏有才之士受到压抑。唐.郑谷《叙事感恩

  • 直道而行

    直道:正道。 谓依正道行事。语出《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宋.徐铉《大宋故陈留县主簿赠太子中允李府君墓志铭》:“汉氏初基,群心改属,亲友敦喻,复诣京师。直道而行,焉往无咎。

  • 明姑

    同“明星玉女”。明陈子龙《姑恩曲》:“明姑下天门,赐我常不衰。”

  • 卫郎乐令

    源见“冰清玉润”。泛指翁婿。柳亚子《田寿昌寿诗》:“谢舅何甥一沆瀣,卫郎乐令双翱翔。”

  • 替戾冈

    《晋书.佛图澄传》载:石勒将攻刘曜,群僚皆以为不可。勒问佛图澄,澄曰:“相轮铃音云:‘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此羯语也。秀支,军也。替戾冈,出也。仆谷,刘曜胡位也。劬秃当,捉也。此言军出捉得曜也。”

  • 长沙事

    同“长沙谪”。唐姚合《寄贾岛时任普州司仓》诗:“长沙事可悲,普掾罪谁知?”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风慢慢吹拂,江面水波平静。 形容水上风平浪静的情景。语出宋.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李渔《十二楼.合影楼》:“时当中夏,暑气困人

  • 中原逐鹿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后以“中原逐鹿”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唐王绩《过汉故城》诗:“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一旦神京失守,看中原逐鹿交走。”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