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意志不坚定,因而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齐桓公问管仲如何安邦定国。管仲回答道,士农工商四种人不应让其杂处,这样会使语言杂乱,互相影响,改变自己的行径。他认为,对于士,应当使他们文雅安娴,父辈之
源见“鱼传尺素”。指寄出的书信。金 朱自牧《过浑源留别田仲祥同知节使》诗:“双鲤附书常不达,两萍浮海偶相逢。”
源见“有脚阳春”。称扬官吏有德政。清赵翼《行边即事》诗之一:“我到岂能春有脚,渠来自为昔无襦。”
源见“刘阮天台”。指寻仙之路。清王夫之《瑞龙吟.别恨》词:“漫道天台桃径,重逢刘 阮,残红一片。”
克:能。俊:大。 能够发扬大德。语出《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附栈潜》:“潜上疏曰:‘盖圣王之御世也,克明俊德,庸勋亲亲。俊乂在官,则功业可隆;亲亲显用,则安危
《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高亨正诂:“‘亭’当读作‘成’,‘毒’当读作‘熟’,皆音同通用。”后以“亭毒”引申为养育,化育。《文选.刘孝标〈辨命论〉》:“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
借指粗劣的食物。《史记·李斯列传》: “然则夫所贵于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虏之作哉?” 参见:○茅茨偏正 守门人的生活用度。比喻生活极清苦节俭。《史记·李斯列传》:
《楚辞.离骚》:“荃(注:香草名,即荪)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齌>,音jì,疾。
源见“跕鸢”。谓安于低位平常生活。清顾炎武《酬李子德二十四韵》:“自言安款段,何意辱干呫!”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圆智举东坡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邑岂非清净身’,曰:‘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此菴曰:‘是门外汉耳。’”宋.苏东坡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由黄州赴汝州途中,曾游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