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桃花源

桃花源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为晋人陶渊明虚构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乐土。其中的居民,关系和乐,民风淳朴,生活安定、富裕,更兼环境优美,极为后人所欣赏留恋。后因以“桃花源”喻指隐居胜境或世外仙境福地。另据刘义庆《幽明录》和晋.葛洪《神仙传》载,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逢二仙女,遂结良缘之事,晚唐人咏此事,亦称其地为“桃源”。故“桃源”又用作咏仙凡艳遇之典。后者见“天台山”条。

唐.刘商《题水洞二首》其一:“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孟浩然《南还舟中寄袁太祝》:“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词语桃花源】   汉语词典:桃花源

猜你喜欢

  • 玉麈挥

    源见“麈尾清谈”。形容辩论热烈,谈兴正浓。宋苏轼《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诗:“舞腰似雪金钗落,谈辩如云玉麈挥。”

  • 廉颇客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 乌鸟

    源见“乌哺”。喻孝亲之子。晋傅咸《申怀赋》:“尽乌鸟之至情,竭欢敬于膝下。”唐孟浩然《送王五昆季省觐》诗:“斜日催乌鸟,清江照彩衣。”【词语乌鸟】   汉语大词典:乌鸟

  • 蔡泽年寿

    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战国燕人蔡泽,请唐举相面,“唐举孰视而笑曰:‘先生曷鼻(鼻如蝎虫),巨肩,魋颜(额头突出),蹙齃(紧皱眉头),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

  • 孔子思周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话的意思是说:周代的典章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两代而建立的,其文盛大美好,因此极表赞成拥护。后因用以比喻思慕、学习古代的典章制度。

  • 曳裾王门

    曳(yè叶):拖。裾(jū居):外衣的大襟。“曳裾”就是长襟拖地。“曳裾王门”描绘了出入王侯之门的形象,齐(治今山东临淄)人邹阳,善文辩。初从吴王刘濞(bì必),写有《上吴王书》,劝刘濞不要起兵叛汉。

  • 绣衣持斧

    汉武帝时,在泰山、琅玡等郡发生了百姓聚众造反等事件,地方官府缉捕镇压不力。汉武帝派遣暴胜之等人,以直指使者身分穿上锦绣官袍,手执利斧,率兵镇压。“直指”意为处事公正,不循私情;“绣衣”表示朝廷派遣的尊

  • 终食之间

    一饭之间,犹言片刻。《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造次:仓卒。颠沛:流离失所。汉代王充《论衡.解除》:“终食之间,则舍之矣。”【词语终食之间】  成语:终食之间

  • 无愧碑铭

    《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年四十二,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慙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碑铭是盖棺

  • 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各人以自己在某方面的长处,而轻视别人在某方面的不足之处。语出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人相轻”》:“但我们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