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椽笔

椽笔

源见“大笔如椽”。指大手笔,称誉他人文才出众。宋王安石《英宗皇帝挽辞》之一:“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金刘迎《代王簿上梁孟容副公》诗之一:“妙年椽笔赋《长杨》,一日名声满四方。”


“椽”( chuán) ,房屋檀 ( lǐn) 条上的木条,稍宽而长,上面铺瓦或其他屋面材料。“椽笔”可知指一种大笔,其比喻意义则是称颂他人的文笔,犹言 “大手笔”。

这个意义是怎么来的呢?

晋书·王珣传》载,晋朝王珣有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有人将一个像椽子一样的大笔交给他。醒来后,他很高兴,对人说 “此当有大手笔事”。果然马上得知一个消息———皇帝驾崩了! 王珣便受命起草哀册谥 ( shì) 议等文件。后人遂以 “椽笔”表示对别人文笔出众的赞美。“如椽大笔”即是此意。宋·王安石 《英宗皇帝挽辞》:“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这便是王安石对英宗的文笔、德行的追颂。


【词语椽笔】   汉语词典:椽笔

猜你喜欢

  • 冠沐猴

    源见“沐猴而冠”。喻徒有仪表实无内才。晋潘岳《西征赋》:“羽天与而弗取,冠沐猴而纵火。”

  • 人孰无过

    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词语人孰无过】  成语:人孰无过汉语大词典:人孰无过

  • 奠两楹

    源见“夫子梦奠”。指贤人或贵人死亡。宋黄庭坚《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 青藜

    源见“青藜照阁”。指夜读照明的灯烛。宋王安石《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亦借指勤学苦读。明 孙仁孺《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亦借指读书人。明夏完淳《

  • 上梁不正

    亦作“上梁不正下梁歪”。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势必也跟着学坏。元代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月馆风亭,则为这虔婆上梁不正。这些时消疏了燕燕莺莺。”《缀白裘.铁冠图.夜乐》:“不要怪他们,这叫做上

  • 不系之舟

    《庄子.列御寇》:“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不系之舟”、“虚舟”,都是比喻人生漂泊,行止无定。后因用为生活漂泊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五《憩黄秀才书堂》:“吾生如虚舟,万里常泛泛。”偏正

  • 烹狗

    同“烹狗藏弓”。唐杜牧《原十六卫》:“将保首领,无烹狗之谕。”【词语烹狗】   汉语大词典:烹狗

  • 吐凤之才

    同“吐凤才华”。《旧唐书.文苑传序》:“门罗吐凤之才,人擅握蛇之价。”【词语吐凤之才】  成语:吐凤之才

  • 作说霖

    同“作霖雨”。唐欧阳詹《益昌行》:“期当作说霖,天下同滂沱。”

  • 生死人而肉白骨

    其他 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比喻拯救生命的大恩大德。《聊斋志异·钟生》:“是小生以死命哀舅,舅慈悲而穷于术,知卿能~也……倘得再生,香花供养有日耳。”△用于社会生活生死方面。→起死人而肉白骨 肉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