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汉君识履

汉君识履

源见“郑履”。指君王极为熟悉重臣。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侯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典源】《汉书·郑崇传》:“郑崇字子游,(傅)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今译】 汉代郑崇 (字子游),哀帝时提升为尚书仆射。多次求见哀帝谏争,哀帝也采纳听从。郑每次朝见都穿皮履,哀帝笑着说:“我都能分辨郑尚书的履声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直臣向帝王进谏; 或用以指尚书等帝王信用的大臣。

【典形】 革履旧尚书、汉君识履、汉履、汉庭曳履、履声、尚书履、识履、听履、曳履、郑履、识尚书之履、尚书无履声、着意履声。

【示例】

〔革履旧尚书〕 宋·范成大《郑少融尚书初除端殿》:“后日沙堤新宰相,当年革履旧尚书。”

〔汉君识履〕 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后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汉履〕 宋·黄庭坚《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入侍》:“殿上给扶鸣汉履,螭头簪笔见秦冠。”

〔汉庭曳履〕 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汲县勒铭,方依崔瑗; 汉庭曳履,犹忆郑崇。”

〔履声〕 宋·苏轼《次韵朱先庭初夏》:“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

〔尚书履〕 宋·赵孟頫《送夹谷公分省陕西》:“暂辍尚书履,荣分陕右弓。”

〔识履〕 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畴昔之邑,今兹成姓,识履传风,参舆留庆。”

〔听履〕 唐·杜甫《上韦左相》:“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曳履〕 元·白朴《梧桐雨》:“四海承平无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

〔郑履〕 南朝梁·何逊《早朝车中听望》:“蘧车响北阙; 郑履入南宫。”


【词语汉君识履】   汉语词典:汉君识履

猜你喜欢

  • 斥鷃樊篱

    源见“榆枋之见”。比喻识浅志小、无所作为之人。斥,通“尺”。柳亚子《陆郎曲赠子美》:“一朝鹏翼图南去,斥鷃樊篱笑岂知。”

  • 气缠霜匣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

  • 遮车辙

    源见“攀辕卧辙”。借指挽留离任良吏。唐白居易《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惭无善政聊写鄙怀兼寄三相公》诗:“杭老遮车辙,吴童扫路尘。”

  • 突骑五千

    《后汉书》卷十八《吴汉传》:“光武北击群贼,汉常将突骑五千为军锋,数先登陷陈。”东汉名将吴汉经常用勇士五千骑兵为先锋,屡次冲破敌阵,建立军功。后遂用为咏兵精将勇之典。唐.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安

  • 裴生杵

    同“裴家玉杵”。元 李致远《一枝花.孤闷》套曲:“一天愁寻杀裴生杵,千点泪啼斑湘女竹。”【词语裴生杵】   汉语大词典:裴生杵

  • 去病无家

    源见“将军辞第”。称美武将为国忘私。明陈子龙《奉酬越大夫卓凡见赠之作》诗:“去病无家原为国,信陵有客尽知兵。”

  • 大耳翁

    同“大耳儿”。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公曰:‘大耳翁未之觉也。’”【词语大耳翁】   汉语大词典:大耳翁

  • 牛腹书

    《史记.封禅书》:“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汉武帝十分迷信齐人少翁,相信他能请来天神,不料一年多也没有天神降临。少翁就用写过字的

  • 求艾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赵岐注:“艾可以为灸人病,干久益善,故以为喻。”后以“求艾”泛指求医问药。元虞集《端午节》诗:“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词语求艾

  • 一枝堪寄

    同“一枝折寄”。宋 南山居士《永遇乐.梅赠客》词:“一枝堪寄,天涯远信,惆怅塞鸿难倩。这情怀、厌厌怎向,无人伴我孤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