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江淹梦笔

江淹梦笔

南史.江淹传》:“〔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又《太平广记》卷二七七引《南史.梁江淹》载:江淹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后以“江淹梦笔”比喻才思减退。元白朴《恼煞人》套曲:“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


见“江淹才尽”。元·白朴《恼煞人》套曲:“宋玉悲秋愁闷,~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六○五引《齐书》曰:“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南史·江淹传》亦载。《南史·纪少瑜传》:“少瑜尝梦陆倕(chui) 以一束青缕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

【今译】 南朝时江淹 (字文通) 曾在冶亭留宿,夜间梦见一丈夫,自称是郭璞,对他说:“我有支笔在你处多年,可以还我了。”江淹摸自己怀中,掏出一支五色笔,交给郭璞,以后再作诗一句佳句也没有了,当时人称之才尽。另外纪少瑜亦有梦笔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才思,诗文佳妙。

【典形】 彩笔、彩管、彩毫、江笔、江令笔、江氏五色笔、江淹梦、江淹梦笔、梦笔、梦彩毫、吞笔、文通笔、五彩毫、五色笔、梦随彩笔、梦失名家笔、梦中传彩笔、江淹赋笔、才减江淹、江郎笔、五色毫。

【示例】

〔彩笔〕 宋·王安石《次韵酬宋中散》:“素书款款谁怜杜,彩笔遒遒独胜江。”

〔彩管〕 元·耶律楚材《赠抟霄笔》:“免向江淹求彩管,莫学班氏弃毛锥。”

〔彩毫〕 宋·李维《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彩毫闲试金壶墨,青案时看玉字书。”

〔江笔〕 唐·罗邺《闻友人人越幕》:“正哭阮途归未得,更闻江笔赴嘉招。”

〔江令笔〕 元·王恽《梦升天》:“彤管梦传江氏笔,紫袍归抱上岩端。”

〔江氏五色笔〕 唐·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江淹梦〕 唐·方干《再题路支使南亭》:“睡时分得江淹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江淹梦笔〕 元·白朴《小石调》:“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

〔梦笔〕 唐·李商隐《江上忆严五广休》:“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梦彩毫〕 唐·李商隐《道士胡君新井碣铭》:“疑余曾梦彩毫,或吞文石。”

〔吞笔〕 唐·元稹《送东川马逢侍御史回》:“思涌曾吞笔,投虚惯用刀。”

〔文通笔〕 金·元好问 《满江红》:“入梦终疑神女赋,写情除有文通笔。”

〔五彩毫〕 明·冯惟敏《点绛唇·改官谢恩》:“赏呈文纸一刀,笔三支五彩毫。”

〔五色笔〕 宋·张孝祥《题蔡济忠所摹米帖》:“龙腾虎卧摹不得,想君神授五色笔。”


【词语江淹梦笔】  成语:江淹梦笔汉语词典:江淹梦笔

猜你喜欢

  • 流杯亭

    唐.陆广徵《吴地记》:“赵晔《吴越春秋》云:‘阖闾有女哀怨王先食蒸鱼,乃自杀。王痛之,厚葬于阊门外,其女化为白鹤,舞于吴市,千万人随观之。后陷成湖,号女坟湖。’流杯亭在女坟湖西二百步,阖闾三月三日泛舟

  • 旱魃

    传说中的旱神。《诗.大雅.云汉》:“旱魃( ㄅㄚˊ bá 拔)为虐,如惔如焚。”毛传:“魃,旱神也。”孔颖达疏引《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早,

  • 玉人吹箫

    源见“乘鸾”。谓男女相慕。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清李渔《怜香伴.闺和》:“莫不是玉人何处教吹箫,莫不是嫦娥应悔偷灵药。”主谓、传说春秋时秦有箫史善吹萧,秦穆公

  • 毁齿

    汉刘向《说苑.辨物》:“男八月而生齿,八岁而毁齿……女七月而生齿,七岁而毁齿。”后借指儿童七八岁,童年。唐柳宗元《童区寄传》:“自毁齿已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清方苞《七思》:“忆小生兮棠之鄙,兄束

  • 钩辀格磔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格磔声。”原为鹧鸪鸟鸣叫声。后用以形容语音或文字的诘屈聱牙。李涵秋《文字感想》:“新学家薄国学为不足道,故为钩辀格磔之文,以震其艰深也。”并列 形

  • 仙骥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相鹤经》:“鹤,阳鸟也,而游于阴。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后因以“仙骥”美称鹤。宋黄庭坚《倦鹤图赞》:“伟万里之仙骥,羾九关而天翱。”【词语仙骥】   汉语大词典:仙骥

  •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公:鲁公。于:动词词头。迈:行。 不论卑贱和尊长,都跟鲁公一起行。 后泛指宾从之盛。语出《诗.鲁颂.泮水》:“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世说新语.言语》:“孙

  • 高髻云鬟宫样妆

    髻( ㄐㄧˋ jì ):挽束在头顶的头发。鬟( ㄏㄨㄢˊ huán ):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 高耸的发髻配着满身宫妆。 形容妇女妆饰入时。语出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

  • 忆牵黄犬

    同“叹黄犬”。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诗:“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 辞犊

    同“罢官还犊”。明王思任《山阴念生王侯去思碑记》:“而悬鱼辞犊,茹蘗饮冰,则又侯之大本大根,衾影自动,而清畏人知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