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

原作“犹豫未有所决”。形容拿不定主意。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兵长驱直入,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孝成王遣使求救于魏。魏安厘王派魏将晋鄙率兵救赵,但晋鄙惧怕秦军,停兵汤阴不进。这时,魏王又派新垣衍至赵,要求赵尊秦为帝以换取秦国撤兵。对此,赵王和赵国执政大臣平原君赵胜一时都拿不定主意。这时,齐人鲁仲连前去见平原君,痛斥尊秦为帝的谬论并和新垣衍进行面对面的辩论,将其尊秦为帝理由逐条驳斥,使得新垣衍放弃了原来的打算,也坚定了赵王的抗敌决心。恰在此时,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前来救赵,秦兵退去,赵国得以保全。

【出典】:

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例句】: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或以为不便,计犹豫未有所决。” 唐·令狐德棻《北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偏正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语本《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廖辉英《红尘孽债》:“君雄走了几步,在心里~:要不要去车里打那支电话?”△贬义。用于判断行动方面。→优柔寡断 犹豫狐疑 狐疑不决 迟疑未决 举棋不定 迟疑不决 ↔当机立断 快刀斩乱麻操刀必割 毅然决然斩钉截铁。也作“犹疑不决”、“犹疑不定”、“犹豫未决”、“游移不决”。


【词语犹豫不决】  成语:犹豫不决汉语词典:犹豫不决

猜你喜欢

  • 雀入大水为蛤

    大水:指海洋。蛤( ㄍㄜˊ gé ):即蛤蜊。一种带贝壳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浅海泥沙中,可供食用。 这是古人一种不科学的传说。比喻事物随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化。语出《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 车尘马足

    源见“望尘而拜”。借指宦途奔波。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亦为对长官的仰慕之词。宋洪迈《容斋续笔.李林甫秦桧》:“愿起贱微,致身此地……一旦别去,何时复

  • 毛义持书

    同“毛义捧檄”。唐李峤《檄》诗:“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

  • 黑盆冤

    同“覆盆之冤”。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

  • 陵谷变迁

    同“陵迁谷变”。清李渔《避兵行》:“我思穴处避入地,陵谷变迁难定计。”主谓 谷,山沟。高岸变深谷,深谷变丘陵。比喻事物发生巨大变化。语本《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

  • 风不鸣条,雨不破块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汉.王充《论衡.是应》:“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关梁不闭,道不虏掠,风

  • 纨扇泣

    源见“班姬咏扇”。借指天气寒凉,团扇闲置。清袁枚《六月十一日纪寒作》诗:“箧中纨扇泣,时过尚横陈。”

  • 短长之说

    战国时纵横家(策士)的学说。《史记.六国年表》:“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从衡:即“纵横”。亦作“长短说”。《史记.田儋列传》:“蒯通,善为长短说,论战国权变为八十一首。”《战国策》一

  • 平地登云

    同“平地青云”。《金瓶梅词话》二九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见“平地青云”。《金瓶梅》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之喜,添官进禄之荣。”【词语平地登云】  成语:

  • 耻为五斗粟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形容为人清高,有骨气,不屈身事人。宋彭乘《续墨客挥犀.贵其真》:“陶渊明耻为五斗粟屈于乡里小儿,弃官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