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比喻仰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他人。公元前352年,楚宣王有一天对臣下说,我听说北方各国都十分害怕楚国名将昭奚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群臣都不知如何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到野外寻找野兽吃,抓住了一个狐狸,狐狸说,你不能吃我,天帝委派我管理百兽。如果你吃了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你如果不信,就跟着我出去,看看百兽见我怕不怕,有没有逃走的。老虎觉得他说得对,就跟在狐狸后面走。百兽见状都狂奔而逃。老虎不明白它们是怕自己才逃走的,还以为是怕狐狸呢。现在大王你有地五千里,军队上百万,而把大权交给了昭奚恤,北方各国所以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你的军队,就好象百兽之害怕老虎啊!

【出典】:

战国策·楚策》一《荆宣王问群臣》:“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例句】:

南朝·梁·庾信《哀江南赋》:“或以隼翼披,虎威狐假。” 元·方回《梅雨大水》:“狐假虎威饶此辈,鼠穿牛角念吾民。”


主谓 狐狸仗着老虎的威风。比喻倚仗他人的威力欺压人。语本《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冯玉祥《我的生活》第5章:“平常因为教徒们借着洋大人的势力对同胞作种种的侮辱,这时便不期而然的有一般人联合起来,挨家搜查这种~的二毛子。”△贬义。多用于形容虚空的声势。→狐假鸱张 虚张声势 狗仗人势 仗势欺人 ↔河润泽及。也作“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典源】《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译】 虎捕捉各种野兽当它的食物,捉到了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天帝派我掌管百兽,今天你要吃我,是违抗天帝之命。如果你不相信,我在你前头走,你随在我后头,看百兽见了我有敢不回避的吗?”虎认为可以,于是跟在狐狸后面同行。野兽见了都赶快跑掉,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跑,还以为是害怕狐狸。

【释义】 后以此典指倚仗他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典形】 狐假、狐假虎威、狐威假白额、虎威狐假、凭武之狐、威假虎狐。

【示例】

〔狐假〕 唐·李绅《虎不食人》:“不竞牛甘令买患,免遭狐假妄凭威。”

〔狐假虎威〕 元·方回 《梅雨大水》:“狐假虎威饶此辈,鼠穿牛角念吾民。”

〔狐威假白额〕 唐·杜牧《昔事文皇帝》:“狐威假白额,枭啸得黄昏。”

〔虎威狐假〕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或以隼翼鷃披, 虎威狐假。 沾渍锋镝,脂膏原野。”

〔凭武之狐〕 唐·王维《大唐故临汝郡太守韦公神道碑铭》:“吠尧之犬,驱彼六骡; 凭武之狐,犹威百兽。”

〔威假虎狐〕 清·蒲松龄《诈欺官私取财》:“威假虎狐,肆其上下之手; 眠同猫鼠,酿为表里之奸。”


【词语狐假虎威】  成语:狐假虎威汉语词典:狐假虎威

猜你喜欢

  • 锦绣裹山川

    《新五代史.吴越世家》:“昭宗诏钱镠图形凌烟阁,升衣锦营为衣锦城,石鉴山曰衣锦山,大官山曰功臣山。镠游衣锦城,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号其幼所尝戏大木曰‘衣锦将军’。”后因以“锦绣裹山川”显示高官显贵荣

  • 燕昭市骏

    源见“千金市骨”。喻真心求贤。唐高適《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枥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见“燕骏千金”。唐·高适《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始

  • 谗言三至

    源见“曾参杀人”。谓谗言一多,使人惑乱。三国 魏曹植《当墙欲高行》诗:“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间,不辨伪真。”

  • 开天辟地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

  • 向平累

    源见“向平之愿”。指儿女婚嫁之事。清赵翼《赠庄拟撰》诗:“何物人间向平累,为他婚嫁误神仙。”

  • 鼎食钟鸣

    见“击钟鼎食”。【词语鼎食钟鸣】  成语:鼎食钟鸣汉语大词典:鼎食钟鸣

  • 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小了。 意谓人站得高,则眼界开阔,心胸自广。语出《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明.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一八回

  • 同舟

    源见“同舟共济”。喻同命运、共患难。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欹枕情何苦,同舟道岂殊?”

  • 守庚申

    同“庚申守”。唐 程紫霄《示守庚申众》诗:“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常与道相宜。”【词语守庚申】   汉语大词典:守庚申

  • 快炙背

    源见“献曝”。以晒太阳取暖为快乐的事。讥人见识浅陋。三国 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词语快炙背】   汉语大词典:快炙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