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白面书生

白面书生

指年轻识浅,只会读书本而无实际经验的文弱书生。有时也泛指面容清秀的读书人。沈庆之(386-465年)南朝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字弘先,少时勇闻乡里,文帝、孝武帝时,多次镇压汉沔群蛮,削平统治集团内部的叛乱,官至太尉,封始兴郡公,后为前废帝所杀。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文帝刘义隆欲北向伐魏,沈庆之上书劝阻,不听,沈庆之再三固陈不可。当时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都在场,文帝便让他们反驳他。沈庆之说:“治国就像理家,农耕之事应当问农奴,纺织之事应当请教女婢。陛下如今打算讨伐别国,却和这些白面书生商量,怎么能成功呢。”

【出典】:

宋书》卷77《沈庆之传》1998、1999页:“其年,太祖将北讨,……庆之又固陈不可。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例句】:

明·徐复祚《投梭记·忠告》:“却是白面书生,恐其不谙韬略不谙兵。”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雪儿呵,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


偏正 原指年轻体弱的读书人。比喻缺乏经验或不懂事理的少年书生。唐晓玲《单教楼里的皮尔·卡丹们》:“还是当你的~郎吧。”△贬义。用于讥讽人。→白面儒冠 白面儒生 白面书郎↔赳赳武夫 一介武夫


【词语白面书生】  成语:白面书生汉语词典:白面书生

猜你喜欢

  • 柏舟誓守

    源见“柏舟”。指妇女丧夫守节不嫁。明 柯丹丘《荆钗记.议亲》:“老身柏舟誓守,自甘半世居孀。”

  • 七步咏

    同“七步诗”。唐于志宁《冬日宴群公于宅》诗:“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 辽东老令威

    源见“辽东鹤”。借指千年仙鹤。唐白居易《池鹤》诗之二:“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 介休巾

    同“林宗巾”。明李东阳《少傅西涯相公六十寿诗三十六韵》:“空传马融帐,真慕介休巾。”

  • 蹈常袭故

    意谓墨守旧规陈法。宋代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不免于天下。”并列 墨守陈法常规。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贬义。描写守旧之语。→奉行故事 

  • 秦庭筑

    源见“置铅击筑”。借指抗暴复仇。清王夫之《广遣兴》诗:“井底史留坑外字,秦庭筑和雍门琴。”

  • 无稽之谈

    参见:无稽之言偏正 稽,考查。毫无根据的言论。《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清·壮者《扫迷帚》23回:“愚民听信~,以致自取其祸,可为浩叹。”△贬义。多用于毫无根据的言论方面。→耳食之谈 道听途

  • 馁鬼

    同“馁而之鬼”。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虚忝甘泉之从臣,终作若敖之馁鬼。”【词语馁鬼】   汉语大词典:馁鬼

  • 露筋女

    《高邮州志》载:唐代传说,高邮一女郎与嫂避乱,日暮行于荒郊,其嫂投农舍乞宿,而女郎为保贞节,露坐草丛中,不堪秋蚊叮咬,血竭筋露而死。后人哀而为之立祠,号露筋女。又见宋.米芾《露筋庙碑》。后以“露筋女”

  • 邦伯

    《书.召诰》:“命庶殷侯甸男邦伯。”邦伯,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后因以称刺史、知州等地方的长官。唐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序:“得结(元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