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见〔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其他 百足,为马陆之异名。比喻有钱有势者,根基牢固,虽然失败,亦不至立即潦倒没灭。《本草·马陆》:“释名:弘景曰:‘此虫足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描写大家庭衰败。也作“百足不僵”、“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用以比喻势力雄厚的集团、家族或个人虽遇困境败落,但一时不易垮台,尚能维持某些兴旺繁荣的假象。

百足之虫”指多足昆虫,如马陆或马蚿,皆俗称 “百足”。

死而不僵”,一般认为是 “死而不硬”,百足之虫死了也不会僵硬。训 “僵”为 “硬”,显然不确。

《说文·人部》: “僵,偃也。”“偃,僵也。”段注: “凡仰仆曰偃,引申为凡仰之称。”因此,“死而不僵”即谓 “死而不仰”、“死而不仆”。也就是 “死而不倒”之意。

为什么 “百足之虫”“死而不倒”呢?

南朝·梁·萧统 《文选·曹冏 ( jiǒnɡ) 〈六代论〉》: “夫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 枝繁者荫根,条落者本孤。故语曰: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因其足多,故死了也不会仆倒,足多可以支撑其身。

典型的事例如 《红楼梦》第二回所言: “古人有云: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外面的架子”犹如虫之 “百足”,喻指贾府当时的各种社会关系。因那些关系还在,所以贾府的败落一时还看不出来。由于 “扶之者众”,故 “死而不僵”。


【词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汉语词典: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猜你喜欢

  • 班诗

    源见“班姬咏扇”。指班婕妤的《怨歌行》。宋李宗谔《清风十韵》:“汾棹传歌远,班诗托兴深。”

  • 法不阿贵

    《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原指法律不逢迎迁就权贵,准绳不屈就变曲之物,法律面前一视同仁。后以“法不阿贵”形容秉公执法,不偏

  • 阴柔害物

    表面温柔恭顺而内心阴险刻毒,陷害善良。《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 斥鷃樊篱

    源见“榆枋之见”。比喻识浅志小、无所作为之人。斥,通“尺”。柳亚子《陆郎曲赠子美》:“一朝鹏翼图南去,斥鷃樊篱笑岂知。”

  •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因一事,亦作“不经一事”。意思说不经历过这一事,就不能增长对这一事的知识。宋代悟明《联灯会要.道颜禅师》:“老赵州十八以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 仲子辞相

    参见:容膝之安

  • 鸿春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梁鸿传》: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有顷,又去适吴……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后汉隐士梁鸿,隐遁民间,在吴地为人

  • 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

    陇( ㄌㄨㄥˇ lǒng ):今甘肃省一带。蜀:今四川省中西部。 形容人贪得无厌。语出《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李凤能《戒“贪”》(《光明日报》1993年8月10日):“

  • 重然灰

    源见“死灰复燃”。指失势后重新得势的人。然,“燃”的古字。唐袁朗《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讵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词语重然灰】   汉语大词典:重然灰

  • 石饮羽

    源见“射石饮羽”。形容勇猛善射。南朝 梁徐悱《白马篇》:“雄名盛李 霍,壮气勇彭 韩。能令石饮羽,复使发冲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