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睚眦之怨

睚眦之怨

睚眦:瞪眼而视。像瞪眼看人这样的小怨。引申为极小的怨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旧唐书.李子通传》:“性好施惠,家无蓄积,睚眦之怨必报。”亦作“睚眦之隙”。《后汉书.赵温传》:“今与郭汜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钧之仇。”亦作“睚眦之嫌”。《旧唐书.刑法志》:“睚眦之嫌,即称有密,一人被告,百人满狱。”亦作“睚眦之私”。《元史.铁木迭儿传》:“铁木迭儿恃其权宠,乘间肆毒,睚眦之私,无有不报。”


偏正 睚眦,怒目而视。瞪眼看人那样极小的怨恨。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我那时和这位后来称为‘孤桐先生’ 的,也毫无‘~ ’。”△贬义。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丝恩发怨 ↔深仇大恨。 也作“睚眦之忿”、“睚眦之怒”、“睚眦之私”、“睚眦之隙”、“睚眦之嫌”。


【词语睚眦之怨】  成语:睚眦之怨汉语词典:睚眦之怨

猜你喜欢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浮船,也能翻船。 表示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旧时常用以告诫统治者不可忽视人民力量。语出《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

  • 司马称好

    《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有人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

  • 鸡犬云中

    同“鸡犬升天”。清董元恺《满江红.谈沧儒属题挥锄居》词:“鸡犬云中,曾栖息,匡君岩腹。”

  • 置书邮

    同“致书邮”。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诗:“甘从投辖饮,肯作置书邮?”【词语置书邮】   汉语大词典:置书邮

  • 四明狂客

    四明:山名,在今浙江省境内。是对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的称呼。亦略称“狂客”。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年间举进士,官至秘书监。其人性格旷达豪爽,经常

  • 卓立鸡群

    见“鹤立鸡群”。【词语卓立鸡群】  成语:卓立鸡群汉语大词典:卓立鸡群

  • 佩觿

    《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友,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佩觿”亦称“佩饰”,是古代用来解结的锥形骨制品。《诗经》中有“童子佩觿”之句。故后以“佩觿”喻指童年人。唐.司空曙《送王使君小子孝廉

  • 击唾壶

    同“唾壶击缺”。清归庄《与侯彦舟书》:“弟病废之人,泥涂自甘,顾不能为君击唾壶耳。”【词语击唾壶】   汉语大词典:击唾壶

  • 绿野

    同“绿野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此公(指裴度)胸中亦未得全为无事人,绿野之游,岂易得哉!”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绿野天开裴令墅,冶城人识谢公墩。”【词语绿野】   汉语大词典:绿野

  • 寒泉

    源见“凯风寒泉之思”。指子女感念母恩的孝心。《文选.潘岳〈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余音。”南朝 齐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寒泉之罔极兮,托彤管于遗咏。”【词语寒泉】   汉语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