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知止不殆

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宋 苏轼《黄州安国寺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亦作“知足不殆”。汉 荀悦《汉纪.宣帝纪二》:“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词语知止不殆】  成语:知止不殆汉语词典:知止不殆

猜你喜欢

  • 广陵散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广陵散”,本为琴曲名。后亦称事无后继、已成绝响

  • 瓦全

    比喻苟且偷生。明朱有燉《香囊怨》第三折: “暂时依彼,将就瓦全。” 参见:○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词语瓦全】   汉语大词典:瓦全

  •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其人:指了解自己的人。 把书藏在名山里(以防遗失),并传给志同道合的人。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失,虽万被戮,岂有悔哉!”鲁迅《准风月谈

  • 千里论交

    源见“吕安题凤”。指结交的远方朋友。宋苏轼《次韵答孙侔》:“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 久要不忘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什么样的人是“全人”(“成人”即“全人”,各方面都好的人)。孔子认为,现在的所谓“全人”,不必要象我刚才

  • 驱鳄之文

    唐.韩愈《祭鳄鱼文》:“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曰;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韩愈初到潮州,得悉恶溪有鳄鱼为害甚烈,便写了这篇祭文劝其

  •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末:末梢。掉:摇动。 树梢太大必定折断,尾巴太大不易摇摆。 比喻部属势力过大,难以驾驭。语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

  • 卫武

    《国语.楚语上》:“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三国吴.韦昭注:“武公,卫僖公之子、共伯之弟武公和也。”春秋

  • 曹樽

    《史记.曹相国世家》载:汉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卒,曹参继任相国后,谨守萧何制定的法令制度,凡事都无所变更。“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

  • 冯驩市义

    同“冯谖市义”。清李渔《奈何天.焚券》:“我昨日查点帐目,见有许多文券……不如做那冯驩市义的故事,瞒了主人,尽行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