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杨俊传》:“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三国时,魏人王象为人牧羊而读书不辍。后因用为勤
不出门能知天下之事。 形容人的知识渊博。语出《老子》四七章:“不出户,知天下。”《淮南子.主术训》:“百步之外,天下之物无不通者,其灌输之者大,而斟酌之者众也。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
源见“巾角弹棋”。指精于游艺技巧。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朱亥袖椎,豪雄扼腕;曹王拂局,轻薄为心。”
源见“范张鸡黍”。谓尽其所有以款待好友。元白朴《摸鱼子》词:“望参差,冶城烟树,故人知在琳宇。绣衣来就论文饮,随意割鸡炊黍。”
肉袒(tǎn坦):脱去上衣,露出肉体。 面缚(fù富):把手捆绑在背后,面向前。 此典指周武王伐纣灭殷,微子投降请罪。后以此典作为亡国君主投降请罪的一种仪式。微子,本名启。《史记》写名作“开”,以避汉
源见“折胶”。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唐虞世南《从军行》之一:“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宋杨亿《驾幸河北起居表》:“敢因胶折之候,辄为鸟举之谋。”【词语胶折】 汉语大词典:胶折
《庄子.天道》载: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轮,轮扁说桓公读的是古人的糟粕。桓公不悦,问其说法。轮扁曰:“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无法
《易.未济》:“未济,亨,小狐汽济,濡其尾,无攸利。”狐能渡水,但如果尾巴沾湿了,就渡不过去。小狐勇于渡,不知谨慎,故沾湿其尾,不能渡水。后以“狐濡尾”比喻始易终难。汽:接近。濡,沾湿。攸:所。
我像一头老牛,就是用鞭子抽打也难以起动。 老人自谦之语。语出宋.苏轼《次韵子由诗相庆》:“我似老牛鞭不动,雨滑泥深四蹄重。”董必武《谢寿(二)》:“我似老牛鞭不动,后推前挽总蹒跚。”
源见“菽水承欢”。指贫家孝子供养父母的粗粮饮食。宋陆游《湖堤暮归》诗:“俗孝家家供菽水,农勤处处筑陂塘。”【词语菽水】 汉语大词典: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