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纲举目张

纲举目张

纲,网上的总绳。目,网上的眼子。全句原指提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会张开。后泛指条理分明,或抓住主要环节,带动一切。商朝盘庚在位时期,迁都于殷。臣民都不安新居,盘庚便对他们加以训戒和开导。他指出,各级官员贵族不愿迁都完全都是出于贪图安逸的私心杂念。他还说,只有把网结在纲上,才会有条理而不致紊乱;农夫只有尽力耕作,才会有好收成。贵族、官员只有屏去私心,才会有利于国家。

【出典】:

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例句】: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纪有纲,一引其纪,万目皆起;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东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南宋·蔡沈《书集传》:“纲举则目张,喻下从上,小从大。”


并列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目,鱼网上的眼。张,张开。提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的网眼就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带动次要环节。语本《吕氏春秋·用民》:“一引其纲,万目皆张。”汉·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例]看起来这类知识好像浩如烟海,但只要抓住主要部分,就可以“~”,让我们理解它的梗概。△褒义。用于描写正确。也作“纲挈目张”。


【词语纲举目张】  成语:纲举目张汉语词典:纲举目张

猜你喜欢

  • 鸤鸠之仁

    《诗经.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亨传:“鸤鸠之养其子,旦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鸤鸠又作尸鸠,即布谷鸟。传说它哺育群雏能平均如一。郑玄笺:“喻人君之德,当均一于下也,以刺今在位之

  • 藏垢纳污

    源见“纳污藏疾”。谓包藏容纳污秽之物,形容宽宏大度,能包容一切。后多比喻包容坏人坏事。《野叟曝言》二回:“俺们僧家与你们儒家一样,藏垢纳污,无物不有。”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大概是明末的王思

  • 狼子兽心

    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有如野兽。《晋书.虞预传》:“陛下登阼,威畅四远,故令此等反善向化。然狼子兽心,轻薄易动,羯虏未殄,益使难安。”见“狼子野心”。《晋书·虞预传》:“然~,轻薄易动,羯虏未殄,益使

  • 墙东窥宋

    源见“东墙窥宋”。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心爱慕。《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岂有墙东窥宋,却同月下追韩。”

  • 马上琵琶

    晋石崇《王明君词序》:“昔公主(王昭君)嫁乌孙(蒙古族的一支),(上)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汉代元帝时,汉蒙和亲,入宫待选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出嫁匈奴。临行时,元帝令在马上弹琵琶为乐,以解路途

  • 万山碑

    源见“杜预沉碑”。指杜预记功碑。明袁宏道《江崩及城》诗:“焉知深谷底,不有万山碑?”

  • 问梅东阁

    源见“东阁官梅”。指赏梅。借指冶游。宋史达祖《步月》词:“剪柳章台,问梅东阁,醉中携手初归。”

  •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战国策.魏策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君与之地,知伯必骄。骄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

  • 薄责于人

    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花枝人面

    源见“人面桃花”。指艳丽的桃花。宋张先《少年游.井桃》词:“花枝人面难常见,青子小丛丛。韶华长在,明年依旧,相与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