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结草衔环

结草衔环

源见“结草以报”、“黄雀报”。谓感恩图报。元李行道《灰阑记》一折:“多谢大娘子,小人结草衔环,此恩必当重报。”


并列 比喻感恩报德,终生不忘。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国大夫魏颗将父之遗妾改嫁,妇人之父结草绳绊敌,助魏颗擒敌而报答对他女儿的不死之恩。《后汉书·杨震传》“父宝”李贤注引《续齐谐记》:“杨宝幼时救一只黄雀,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与宝,并说当使子孙有如此环珍贵,后宝子孙果然都显贵起来。”《老残游记》14回:“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褒义。多用于感恩图报方面。→感恩戴德 知恩报恩 感恩图报 报本反始 恩恩相报↔恩将仇报 忘恩负义 以怨报恩。也作“衔环结草”。


解释结草:编结草绳。衔环:衔来玉环。二者都源于感恩报德的故事,后来就用“结草衔环”表示感激对方的恩德而设法加以回报。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后汉书·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春秋时代,魏武子有一个爱妾,没有生育过儿子。魏武子得病的时候,对已经作了晋国大夫的一个儿子魏颗说:“我要是死了,就让我这个爱妾改嫁。”过了一段时间,魏武子病得很厉害,又说:“等我死了,让这个爱妾陪葬。”魏武子死了以后,魏颗就让这个小妾改嫁了,并说:“得病严重的时候头脑就会昏乱,我按照父亲他头脑清醒时的嘱托办事。”后来,魏颗领兵与秦国作战。战斗中,魏颗看见有个老头在用编结的草绳绊秦国的将领杜回。杜回被绊倒,魏颗因此俘获了他。晚上,魏颗梦见了这个老头,他说:“我就是您让改嫁的那个女子的父亲。您遵从您父亲清醒时候的吩咐,没有让我女儿殉葬,我因此报答您的恩情。”

东汉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时到华阴山北,看到一只黄雀被猫头鹰扑击,掉到树下,又被蚂蚁团团包围。杨宝把它拿回家,放在小箱子里,给它喂食黄花。过了一百多天,黄雀的羽毛长好,就飞走了。当天晚上,有个身穿黄衣的小孩来拜谢杨宝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您心地仁爱,乐于助人,我们非常感谢您的救济。”给了杨宝四个白色的玉环,又说:“希望您的子孙品行洁白,以后能位列三公,就像玉环一样。”杨震后来成为汉安帝的司徒、太尉,他为官恪尽职守,秉公办事,勤政廉洁,不谋私利,最终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词语结草衔环】  成语:结草衔环汉语词典:结草衔环

猜你喜欢

  • 珠米桂薪

    源见“食玉炊桂”。形容物价极其昂贵。明归有光《与周澱山》之三:“北地极寒,珠米桂薪,殆不能度日。”【词语珠米桂薪】  成语:珠米桂薪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新婚三日来到厨房,洗净双手去作羹汤。 古时认为妇女的职责是“主中馈”,故用此二句作为新娘的生活实录。语出唐.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儿女英雄传》二八回

  • 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见〔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 印累绶若

    《汉书.石显传》:“(石)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牢耶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累累,形容印多,因兼职多,故印累累。若若,形

  • 气冲牛斗

    源见“丰城剑气”。比喻怒气很盛。元高文秀《渑池会》四折:“恼的我发乍冲冠,怒的我气冲牛斗。”清 遯庐《童子军.警鼓》:“你看那县太爷们,只知道宦途儿,巧骋骅骝,那管甚剑埋冤,气冲牛斗。”主谓 牛、斗,

  • 安石携妓

    同“东山携妓”。唐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诗之一:“安石 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唐魏万《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诗:“安石重携妓,子房空谢病。”

  • 登堂入室

    古代宫室结构,前为堂(犹今客厅)后为室(犹今卧室)。登堂比喻刚刚入门,入室比喻更高境界。后比喻学艺所达到的境地,有程度深浅的差别。又喻指造诣精绝,深得师传之妙谛。《汉书·艺文志》引扬雄的话说:“诗人作

  • 纆牵长

    《战国策.韩策三》:段干越人谓新城君曰:“……王良弟子曰:‘马,千里之马也;服,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以?’(造父之弟子)曰:‘子纆牵长。故纆牵于事,万分之一也,而难千里之行。’今臣虽不肖,于秦

  • 三山神阙

    源见“三神山”。指仙境。宋赵鼎《好事近.再和》词:“却道醉乡深处,是三山神阙。”

  • 侧帽

    《北史.独孤信传》:“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环,由是知名。……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注:明朝)而吏人有戴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