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老生常谈

老生常谈

老生:原指过去学识渊博的长者。形容谁都知道的东西,没有什么新鲜的吸引人的内容。管辂(事迹见前“要言不烦”条)精于占卜,每次都很灵验。当时的吏部尚书何晏依附曹爽,与司马懿为敌。一次他请管辂去,问他:“听说你占卜神妙,请试着给我占一卦,看我能不能位进三公?”接着又问:“我接连梦到有数十只青蝇聚集在我的鼻子上,赶它们也不走,这有什么说法?”管辂答道:“君侯你位尊权重如山岳,气势恢宏如雷电,而对你感激的人少,害怕你的人多,恐怕不是求福的办法。应当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行礼义之事,追随古圣贤哲,然后才能位至三公,青蝇也就可以被赶走了。”当时邓飏也在座,听了之后说:“这些都是老生长谈”。管辂回家后把这些事告诉了舅父。舅父责怪他说话太真切,管辂说:“和快死的人说话还有什么可怕的?”果然,不久何晏、邓飏都被司马懿杀死。

【出典】: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卷29,820页:“晏谓辂曰:‘闻君著爻神妙,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头,夹在鼻上,驱之不肯去,有何意故?’辂曰:‘……愿君侯上追文王六爻之旨,下思仲尼彖象之义,然后三公可决,青蝇可驱也。’飏曰:‘此老生之常谭(谈)。’”


偏正 老书生常说的话。语本《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李良杰《女工程师之死》:“这些都是~,他耳朵已经听出老茧了。”△贬义。用于言论。→陈词滥调 老调重弹 旧调重弹 ↔石破天惊 发聋振聩 妙语连珠言微旨远。也作“老生常谭”。


解释原指年老书生的平凡议论。后泛指讲惯了的老话。

出处三国志·魏志·管辂(hé)传》:“扬曰:‘此老生之常谭。’辂答曰:‘夫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

管辂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方术之士,容貌丑陋,喜欢喝酒,但是精通《易经》和占卜之术。有一次,尚书何晏请管辂到他府上,替自己占卦、解梦,邓扬恰好也在何府。何晏说:“听说你善于卜算,能否帮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位至三公(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是中央的三种最高官衔)?”接着又问:“我连续梦见几十只黑色的苍蝇,飞来歇在我的鼻子上,赶也赶不走,不知这有什么寓意?”

管辂说:“鼻子在相术上有山象,如果高直而不倾危,就是能够常守富贵之相。现在苍蝇又臭又坏,停歇在鼻子上。地位高贵而险峻者容易倾覆,地位轻贱而豪强者容易灭亡,您不能不考虑过于盈满则会亏缺,以及盛极必衰的道理。希望您能常常上思周文王,下想孔圣人,这样一定就会升达三公之位,烦人的苍蝇也就可以赶走了。”邓扬说:“这不过是老书生的平凡议论罢了。”管辂回答说:“老书生现在不是平常的书生,平凡的议论现在不平凡。”何晏于是说:“过一年咱们再重新碰面。”管辂回家,把自己的话告诉了舅舅,舅舅责怪管辂话说得太直太过。管辂说:“和死人说话,又害怕什么呢?”舅舅大怒,认为管辂太狂妄。这一年年初,西北大风,尘埃遮蔽了天空。过了十几天,听到了何晏、邓扬被诛杀的消息,管辂的舅舅才心服口服。

近义陈词滥调

反义标新立异

例句

我懒得应酬,说来说去,全是听腻了的老生常谈。


【词语老生常谈】  成语:老生常谈汉语词典:老生常谈

猜你喜欢

  • 金汤

    “金城汤池”的简称。象钢铁一样坚固的城墙,象沸水一样的护城河。语见《汉书·蒯通传》: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蒯通劝说范阳令徐公开城,向陈胜的部将武信君(武臣)投降。蒯通说自己要向武臣陈述利害,要武臣礼遇来降

  • 伸脚

    《晋书.王济传》:“帝尝与济弈棊,而孙皓在侧,谓皓曰:‘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见无礼於君者则剥之。’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三国时,东吴暴君孙皓降晋后,一次晋帝问他为何好剥人的面皮。他说对无礼于

  • 刀镮信

    源见“大刀头”。喻回家的信息。清尤侗《秣陵游归人传已死漫引坡句自解并示家人》诗:“烽火连天家万里,刀镮信断梦三更。”

  • 织女津

    同“织女河”。明王宠《入消夏湾》诗:“疑觞王母池,误攀织女津。”【词语织女津】   汉语大词典:织女津

  • 羊起成群

    源见“叱石为羊”。用以形容山间群石。唐苏味道《咏石》:“雁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

  • 幼妇

    同“幼妇辞”。唐唐彦谦《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齑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宋辛弃疾《贺新郎.又和三山雨中游西湖》词:“拟向诗人求幼妇,倩诸君,妙手皆谈马。”【词语幼妇】   汉语大词典:幼妇

  • 羽窟幽黄能

    《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熊,音雄,亦作能,如字,一音奴来反。三足鳖也。解者云,兽非入水之物,故是鳖也。一曰,既为神,何妨是兽。”尧时

  • 九牛二虎之力

    《诗.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列子.仲尼》:“吾之力者,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后因以“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极大的力量。元郑光祖《三战吕布》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

  • 谢安吟

    源见“拥鼻吟”。一种音色重浊的吟咏。唐 蒋肱《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谁敢强登徐稚榻,自怜还学谢安吟。”【词语谢安吟】   汉语大词典:谢安吟

  • 奔车朽索

    《尚书.五子之歌》:“憻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后用奔车朽索比喻事情很危险,应十分警惕。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并列 比喻时有危险,应多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