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耳食之论

耳食之论

源见“耳食”。指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话。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新旧唐书一》:“今人动谓新书过旧书远甚,此耳食之论也。”


偏正 耳食,用耳朵吃饭,表示不知食物滋味。仅是听来的言论,并不真正了解,也没确凿根据。语出《廿二史劄记·卷七》:“此则吴君臣之狡词诡说,而借荆州之名遂传至今,并为一谈,牢不可破,转似其曲在蜀者,此耳食之论也。”清·汪琬《与梁曰缉论类稿书》:“今之读某文者,不曰祖庐陵,即曰祢震川。其未读某文者亦附和云云。悠悠~,其闻之未尝心服而首肯也。”(庐陵:指欧阳修。震川:指归有光。)△贬义。多用于主观臆断方面。 →道听途说 无稽之谈 ↔言之凿凿。也作“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词语耳食之论】  成语:耳食之论汉语词典:耳食之论

猜你喜欢

  • 兆非熊

    同“熊罴兆”。宋 刘省斋《沁园春.赠较弓会诸友》词:“羡傅岩版筑,终符求象;渭滨渔钓,果兆非熊。”

  • 乐不可支

    支,支撑,形容快乐到了极点。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光武帝时,先后任蜀郡太守、渔阳太守等职。为官清廉,下属官员、百姓对他都十分拥护。在任渔阳太守期间,有一次匈奴曾以万骑入袭内地。张堪有勇

  • 飂叔豢龙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晋.杜预注说,飂是古国名,叔安是其君名),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董,氏曰‘豢龙’。”传说虞舜时有一个叫董父的人,能畜龙。因

  • 同舟

    源见“同舟共济”。喻同命运、共患难。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欹枕情何苦,同舟道岂殊?”

  • 肠断闻铃

    源见“夜霖铃”。表示怀念伤悼之情。元耶律楚材《邦瑞乞访亲》诗:“涕零倚木西风悲,肠断闻铃夜雨淋。”

  • 不弃故旧

    见“故旧不弃”。《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词语不弃故旧】  成语:不弃故旧汉语大词典:不弃故旧

  • 一行作吏

    《文选》卷四十三.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三国魏时,山涛迁官后,曾举荐嵇康代任其原职,受到拒绝。嵇

  • 通家文举过

    《后汉书.孔融传》:“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

  • 阮生哭

    同“阮籍哭”。清吴伟业《行路难》诗十八:“君不见嵇生忧愤阮生哭,箕踞狂呼不得意。”【词语阮生哭】   汉语大词典:阮生哭

  • 真知卓见

    见“真知灼见”。【词语真知卓见】  成语:真知卓见汉语大词典:真知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