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虱处裈中

虱处裈中

晋书.阮籍传》:

“独不见群虱之处裈(裈,音kūn,裤子)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指规矩法度)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

阮籍是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志气宏放,崇奉庄老,性体旷达,放荡不羁。后因以此语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佩文韵府》卷十三(上)“元”韵“虱处裈”下引李纯甫诗:“诸子绳钻纸,群雄虱处裈。”


主谓 裈,有裆的裤子。比喻世俗生活拘窘局促或见识狭隘短浅。语本晋·阮籍《大人先生传》:“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中乎! 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寰区之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女开科传》一:“终日如~,忙忙碌碌过了日子,却不被这些多情的花鸟笑杀了吗?”△用于描写人物方面。


【典源】《晋书·阮籍传》:“ (阮籍)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裈(kun) 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

【今译】 魏时阮籍登苏门山归来,写下《大人先生传》一文,大略讲: 世人所说的君子,认真躬行礼法,严格用礼制约束自己,手里拿着珪璧,走路也要循规蹈矩。他们的行动想成为当世的楷模,言语想成为后世的准则。小时为乡里所称美,长大了则闻名天下。企图求取功名,爬上高位。但难道没看见虱子呆在裤子里,钻进深缝,藏于败絮之中,自以为找到了好住处。一举一动也不敢离开裤缝裤裆,自以为隐藏得很得当。然而当酷热袭来,城邑都被烤焦,那些虱子却在裤子里出不来了。这些君子活在世上,与虱子处于裤中有什么两样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见识短浅,庸碌无为。

【典形】裈处、裈虱、虱处缝、虱处挥、虱裈世界、挥中虱。

【示例】

〔裈处〕 清·黄景仁《僧舍寒甚醉而作歌》:“此时方见好身手,安能裈处愁烦忉。”

〔裈虱〕 元·白朴《水调歌头》:“堪笑井蛙裈虱,不道人生能几,肝肺自相仇。”

〔虱处缝〕 宋·梅尧臣《送制置发运唐子方学士》:“大都守绳墨,曷异虱处缝。”

〔虱处裈〕 金·元好问 《李异山挽章》:“世法拘人虱处挥,忽惊龙跳九天门。”

〔虱裈世界〕 清·黄鷟来《春分感怀再和前韵》:“虱裈世界难探手,蜗角词坛漫斗名。”


【词语虱处裈中】  成语:虱处裈中汉语词典:虱处裈中

猜你喜欢

  • 邻家吹笛

    同“邻笛”。清宋琬《清之名彦郑羽宸杜允良李方壶辈皆先君门下士相继而殁诗以哀之》:“邻家吹笛切,倍使旅魂惊。”【词语邻家吹笛】  成语:邻家吹笛汉语大词典:邻家吹笛

  • 北门卧护

    《旧唐书.裴度列传》:“卿虽多病,年未甚老,为朕卧护北门可也。”唐宪宗派宰相裴度兼任河东节度使时,下了一道命令:你虽然常有病,但年岁还不算老,为朕镇守北门可以罢。后世因以喻戍守边疆将领的意思。明.汤显

  • 一馈十起

    同“一馈七起”。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古人一馈十起,辄沐挥洗,良有以也。”其他 馈,吃饭。形容事务繁忙。《淮南子·氾论训》:“当此之时,(禹)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 梅林止渴

    源见“望梅止渴”。谓用智谋可以救急。北周庾信《出自蓟北门行》:“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词语梅林止渴】  成语:梅林止渴汉语大词典:梅林止渴

  • 五车

    同“五车书”。南朝 宋鲍照《拟古》诗之二:“两书穷舌端,五车摧笔锋。”【词语五车】   汉语大词典:五车

  • 束身自修

    《后汉书.卓茂传》:“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修:自我修养。“束身自修”,意谓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重视自身修养,保持高尚的道德操守,不与坏人坏事

  • 南国佳人

    参见:南国貌偏正 指江南的美女。语本三国魏·曹植《杂诗》3:“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例]她虽然生长在北方,看起来宛然像一个~。△褒义。称赞南方女子容貌美丽的用语。→窈窕淑女【词语南国佳人】  成

  • 燕山雪花大如席

    燕山:地名,在河北蓟县东南。 燕山的雪花像席子一样大。语出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漫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

  • 季伦沼

    参见:季伦园

  • 鸿渐之仪

    源见“鸿渐”。又《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孔颖达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按,陆当作“陂”,形近而误。后以“鸿渐之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