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蚕丛鱼凫

蚕丛鱼凫

文选》卷四晋.左太冲(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晋.刘逵注:“扬雄《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传说蜀地之王有“蚕丛”、“鱼凫”,皆为远古时代蜀国创始人。后遂为咏蜀地之典。

唐.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典源】《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扬雄《蜀王本纪》曰:“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折权、鱼易、俾明,是时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次曰伯雍,又次曰鱼尾,尾田于湔山。”《文选·左思〈蜀都赋〉》刘逵注引前书曰:“蜀王之先,名蚕丛、 柏、 鱼凫、 蒲泽、 开明。”

【今译】 蚕丛、鱼凫 (一说名鱼尾)是远古传说中蜀地两位君王的名字,据说在他们那时候,蜀人梳着槌状的发髻,穿前襟向左边开的衣服,尚未有文字,也没有礼乐,从开明上溯至蚕丛有四千年。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蜀地 (今四川)一带的上古君王、历史风物。

【典形】 蚕丛、蚕丛地、蚕丛鱼凫、鱼蚕。

【示例】

〔蚕丛〕 唐·李白《送友人人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蚕丛地〕 明·杨慎《六州歌头·吊诸葛》:“乌鹊惊飞,虎踞蚕丛地,炎焰重融。”

〔蚕丛鱼凫〕 唐·李白 《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鱼蚕〕 宋·苏轼《入峡》:“遗民悲昶衍,旧俗接鱼蚕。”


猜你喜欢

  • 问柳寻花

    本指游赏春天的秀丽景色。唐代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宋代陆游《初春出游戏作》诗:“绿窗百舌唤春眠,问柳寻花意已便。”后转而指放荡

  • 援鳖失龟

    《淮南子.说山训》:“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邪而争锥刀。用智如此,岂足高乎?”后以“援鳖失龟”喻得不偿失,求小利而失大利。并列 救助甲鱼,丢了灵龟。语本《淮南子·说山训》

  • 立谈封侯

    《文选》卷四十五汉.扬子云(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七十说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唐.李善注:“《史记》曰:‘虞卿说赵孝成王,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汉.扬雄有“立谈封侯”之论,李善注

  •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所:假设连词,如,若。舅氏:指晋文公之舅狐偃。 如果不和舅舅一条心的话,有白水为证。本是晋文公对舅犯所发的誓言。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

  • 玉抵鹊

    源见“荆玉抵鹊”。喻物多则贱。宋陆游《三山卜居作诗以示后人》之二:“荆山之下玉抵鹊,两京春荠论斤卖。”亦喻指肆意挥霍。宋陆游《遣兴》诗:“爱身每戒玉抵鹊,养气要如刀解牛。”【词语玉抵鹊】   汉语大词

  • 笋生冬日

    源见“孟宗泣笋”。称扬孝亲至诚动天地。清袁枚《上尹制府乞病启》:“萱爱家乡,种河阳而不茂;笋生冬日,觉梓里之尤甘。”

  • 卜隐青门

    源见“东陵瓜”。谓择地归隐。宋张炎《蝶恋花.邵平种瓜》词:“卜隐青门真得趣。蕙帐空闲,鹤怨来何暮?”

  • 滥齐竽

    同“滥吹竽”。孙为霆《一枝花.自题巴山樵唱》套曲:“俺也曾几年南郭滥齐竽,因此上拈毫能写乔张句。”

  •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以蝉翅为重,以千钧为轻。 表示社会黑暗,是非颠倒。语出《楚辞.卜居》:“世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史臣美(魏)澹而讥(王)

  • 义者宜也

    做事适宜就叫做“义”。语出《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孔颖达疏:“宜谓遇事得宜。”《淮南子.齐俗训》:“义者,宜也。昔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汉书.公孙弘传》:“弘对曰:‘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