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蛊惑人心

蛊惑人心

蛊(gǔ古):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叫蛊。 蛊惑:毒害;迷惑。常指用不正当方法来鼓动和迷惑、毒害人们的思想情绪。 博尔辉(?-1651年),又作博尔惠,姓他塔喇,满洲正白旗人。曾从清太宗皇太极攻击明兵,屡立战功。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他因传说睿亲王多尔衮(gǔn滚)遗言而获罪,被逮捕关进监狱,罪名是博尔辉、罗什动摇国家大事,传播谣言迷惑人心,论罪判死刑,没收全部家产。

【出典】:

清史稿》卷246《博尔辉传》9647页:“执博尔辉等下狱,坐博尔辉、罗什动摇国事,蛊惑人心,论死,籍(登记没收)其家(家产)。”

【例句】:

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3回:“只恨你现下身当教习,手里头拿着一个指导后生的大权,却胆敢把这个反天逆地、阻碍进化、蛊惑人心的邪说谬论,说将出来,你可是怕现在的民贼恃着强权欺负平民还不够,还要替他做个瘟疫虫不成?” 杨献珍《党校建设的鼓舞和指导者》:“通过检查总结党校工作,批判了那些蛊惑人心、荒诞无稽的口号。”


述宾 蛊,传说中的毒虫。比喻制造舆论或散布谣言来迷惑、欺骗和煽动群众。《清史稿·博尔辉传》:“执博尔辉等下狱,坐博尔辉、罗什动摇国事,~,论死,籍其家。”张贤亮《小说中国》:“我不是说改革开放后的某些现实不应批判,而是说对当前某些现实的批判再使用老掉牙的批判武器,不仅毫无建设性意义,并且混淆视听,~无过于此。”△贬义。用于描写蛊惑煽动举止。→妖言惑众 造谣惑众 乱人耳目 ↔谈言微中


【词语蛊惑人心】  成语:蛊惑人心汉语词典:蛊惑人心

猜你喜欢

  • 扇归秋箧

    源见“班姬咏扇”。比喻妇女色衰而失宠。明高启《班婕妤》诗:“扇归秋箧里,烛灭夜帷中。”

  • 待宾截发

    同“剪发待宾”。元谭处端《酹江月.题酒》词:“东里死生俱忘,待宾截发,陶母款贤友。”【词语待宾截发】   汉语大词典:待宾截发

  • 探汤

    《论语.季氏》:“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孔子曾以用水去试水冷热来比喻躲避邪恶。如手伸进热水,必然立即退出。后遂用为避恶迅速之典。唐.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诗:“中原初纵燎,下

  • 漆室女

    源见“漆室忧葵”。借指深明大义、忧心国事的普通百姓。明陈子龙《杂诗》之十一:“嗟尔漆室女,长叹良苦辛。”

  • 廉颇善饭

    此典指廉颇年老饭量很大,身体还很健壮。后以此典比喻老当益壮,雄风不减;或比喻食量极佳;或反其意而用之,称年老体衰不能任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赵惠文王时任上卿(周官制,最尊贵的诸侯臣称上卿。这里指高

  • 沧浪

    源见“沧浪濯缨”。指《沧浪歌》。《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也表示避世抗俗。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词语沧浪】   汉语大词典:沧浪

  • 怀仁道并遮

    源见“借寇恂”。称赞地方官德政卓著,深受人民爱戴挽留。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诗:“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

  • 李特僭窃

    《晋书.李特载记》:“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罗)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皆焚尸,传首洛阳。”西晋末,蜀地流民李特,曾击败晋广汉太守辛冉和益州刺史罗尚,攻占广汉,进围成都,太安

  • 不思蜀

    同“乐不思蜀”。何其芳《忆昔》诗之三:“留连光景不思蜀,惆怅天神犹醉秦。”

  • 金雀屏开

    源见“锦屏射雀”。指女大待嫁。宋无名氏《点绛唇.贺女人生日新笄》词:“许字方笄,金雀屏开半。东床选,门楣壮观。偕老行如愿。”【词语金雀屏开】   汉语大词典:金雀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