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衣经三浣

衣经三浣

新唐书.柳公权传》:“尝与六学士对便殿,帝(注:唐文宗)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澣(注:音huàn,洗)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屑,纳谏诤,明赏罚。服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史传汉文帝刘恒恭谨节俭。唐文宗一次在便殿与朝臣谈话,一面称赞汉文帝,一面举着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言外之意是向朝臣显示自己愿效法汉文帝,亲躬节俭。后因用为宣扬帝王节俭的典故。

《幼学句解》卷四“衣饰”:“晋侯衣不重裘,唐宗服经三浣。”


猜你喜欢

  • 不失旧物

    旧物:旧日的典章文物。 表示恢复了原有的事业或原有的河山。语出《左传.哀公元年》:“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陈书.帝纪.总论》:“高祖拔起垅亩,有雄桀之姿。扫侯景于既成,拯梁室

  • 甘泉必竭

    见“甘井先竭”条。主谓 甘美之泉必致枯竭。比喻才士早衰。《逸周书·周祝解》:“肥豕必烹,~,直木必伐。”△褒义。用于描写冤屈。→甘井先竭【词语甘泉必竭】  成语:甘泉必竭汉语大词典:甘泉必竭

  • 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丧家之狗:原指有丧事人家的狗,无人喂养,比喻沦落不遇的人。后也指丧( ㄙㄤˋ sàng )失了归所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所依归的人。漏网之鱼:比喻逃脱拘禁的人。 元明戏剧小说中的常用语。形容人狼狈

  • 无鬼论

    《世说新语.方正》:“阮宣子(修)论鬼神有无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著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晋书.阮籍传》附《阮瞻传》:“瞻素执无鬼论。”晋人阮修、阮瞻都

  • 掉文

    源见“掉书袋”。谓引经据典,卖弄文才。明无名氏《四贤记.解绶》:“〔小生丑〕请爷息怒,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净笑介〕这官儿到会掉文,且起来作揖。”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不识字人不算俗,

  • 落井下石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后因用“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打击陷害。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十九:“为什么要在

  • 乐然后笑

    快乐时才笑。 表示笑得很自然。语出《论语.宪问》:“(夫子)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北周.王褒《象戏经序》:“十二曰观德以考其行。定而后求,义而后取,时然后言,乐然后笑是也。”

  • 利巧

    《礼记.表记》:“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后以“利巧”谓贪婪诡诈。《晋书.刑法志》:“利巧之怀日滋,耻畏之情转寡。”【词语利巧】   汉语大词典:利巧

  • 侏儒一节

    汉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后以喻指能通过事物的局部而见全貌。南朝 梁钟嵘《诗品》卷上:“《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各以知其工矣!”偏正 比喻

  • 隐居以求其志

    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愿。 这是古人生逢乱世所采取的一种全身远害的态度。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后汉书.逸民传.序》:“或隐居以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