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土人迁
《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
豳(音bīn,同邠),古国名。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原在豳地为领袖,为避戎狄侵扰,由豳迁岐,豳人举国随之而迁,古公亶父遂于岐下立国为周。后以此比拟帝王迁移之典。
唐.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
《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
豳(音bīn,同邠),古国名。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原在豳地为领袖,为避戎狄侵扰,由豳迁岐,豳人举国随之而迁,古公亶父遂于岐下立国为周。后以此比拟帝王迁移之典。
唐.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
袴(kù裤);同“裤”。袴下:裤裆底下。此典指韩信未得志时受人鄙视、嘲笑、污辱,忍气吞声从人的裤裆底下、两大腿之间爬过去。后以此典比喻有志之士暂时忍受耻辱。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阴市
源见“染指”。借指美味。宋陆游《杂咏园中果子》之三:“鼋鼎若为占食指,曲车未用堕馋涎。”【词语鼋鼎】 汉语大词典:鼋鼎
源见“琴挑文君”。指汉卓文君。明李开先《宝剑记》三一出:“郎非卖赋人,妾岂听琴妇?”
源见“伊尹荷鼎自进”。指辅国重臣。清顾炎武《京阙篇》:“侧度推干鼎,回车载钓璜。”钓璜,周文王相吕尚的故事。【词语干鼎】 汉语大词典:干鼎
源见“画蛇添足”。指多此一举。《三国演义》一一〇回:“成功不必添蛇足,讨贼犹思奋虎威。”明徐渭《论中五》:“多此者,添蛇足也;不及此者,断鹤足也;而昧此而妄作者,貂不足也。”【词语添蛇足】 汉语大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冯当世人目为金毛鼠》:宋.吕诲劾“富弼婿冯京使关中日,所至嗜利,西人目为金毛鼠,以其外文采而中实贪秽。”“金毛鼠”,意指外表文采夺目,而内实贪婪污秽。后因用为讽人贪秽的典
《后汉书.文苑传.祢衡传》:“(黄)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
祸多因说话不慎而生。晋代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见“祸从口出,患从口入”。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在这样‘~’之秋,给自己也辩护得周到一点罢。”【词语祸从口出】 成语:祸从口出
同“杖百钱”。宋苏轼《赠王子直秀才》诗:“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
源见“记事珠”。比喻能帮助人记忆的书籍摘抄或汇编。宋王应麟辑有供初学者学习的《小学绀珠》。清冒襄《影梅庵忆语》:“余凡有选摘,立抄成帙,或史或诗,或遗事妙句,皆以姬为绀珠。”【词语绀珠】 汉语大词